就在林伟的大军兵临叶卡捷琳娜堡的第三天,英法两国的大使再次找到首相陈柯杰希望在两国的调解下解决中俄在西伯利亚的争纷。
1856年十一月,中俄两国在北京展开外交和谈。英法两国有意偏袒俄国要求帝*队撤往鄂毕河东岸,其实俄国也没办法整个西伯利亚基本陷落,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做好了放弃鄂毕河以东的土地的准备所以才要求帝*队退往鄂毕河以东。
可惜外交大臣曾国藩又不是傻子,怎么白白让出已占的土地呢?曾国藩面对俄国外交使团的代表维特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乌拉尔只是一座小山丘而已!”这句列为世界十大名句的豪言彻底打消了维特最后的一丝幻想。是的中国人的军队根本不会把乌拉尔当成阻碍,他们有先进的武器和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还有什么可以打败他们呢?
1857年十二月十二日,中俄双方在北京签署《中俄北京和约》。条约里首先明确规定了,叶卡捷琳娜堡以东十公里为界该地所在经线以东的西伯利亚及中亚全部土地为中华帝国之神圣不可侵犯之领土,俄国无权提出任何名义的主权要求。在该地区内的俄国人将被在今后三年内遣返回俄国。
也就是说中华帝国经此一战基本吞下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和中亚地区,帝国的领土面积也有原来的1381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约2031万平方公里。中华帝国成为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再加上殖民地的面积即使日不落的英国也望尘莫及。
除了土地,条约里其他的条目基本是平等的,毕竟不能过度刺激英法。除了赎还战俘外帝国还决定以国家的名义向俄国提供一亿的贷款,林宏的目的就是维持欧洲的均势毕竟俄国衰落了东欧恐怕就要乱了。瑞典、普鲁士、奥地利之流的国家又不傻,俄国可是快肥肉,当然一亿不是白给的贷款中俄两国另外签署了铁路、机械、农业等的一系列的商业贸易条约,使帝国打开了俄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国的工业品的输入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俄国的国内工业潜力这笔买卖完全不亏。
不过随着北方战事的结束,国家的工作重心将重新移到国内新占土地的建设和救灾上,这次黄河移道虽然在林宏的提前防备下对老百姓的伤害可以说比历史上小得多,但毕竟黄河移道的影响太大了整个下游都将进行整顿规划。这次黄河改道有以前在连云港出海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
在1855年前,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除了治理黄河,还要做的就是彻底掌控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要控制西伯利亚现在除了进行移民最重要的就是修筑铁路,历史上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又称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上最长的铁路,连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通常为雅罗斯拉夫尔站)和日本海岸(现在的北海)的海参崴,全长9288公里(若把莫斯科至沙俄首都圣彼得堡的路程计算在内,总长为公里),共穿越8个时区,全程需时7天。这条铁路使的俄国大大加强了对远东的控制。
从16世纪开始,沙俄疯狂地在亚洲扩张领土,攫取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占亚洲陆地面积近1/3。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森林和草原,肥沃的土壤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很多人将其称为“金窖”。不过由于距离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太过遥远,西伯利亚在几百年里都无法得到开发。因其自然条件恶劣,自16世纪末以来,历代沙皇便将这里作为苦役的流放地。历史上19世纪末期,俄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为了发展国内经济,沙皇开始关注起西伯利亚地区。更重要的是,当时英美日等列强正在远东国际舞台上激烈角逐,使西伯利亚的战略地位凸显出来。为了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也为了实施沙俄蚕食亚洲的“远东政策”,沙皇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现在林宏也想修建这样一条铁路,并且还计划向内陆地区延伸织成一张大网,不过现在资金都用在救灾上铁路建造的技术还不过关这个计划只能过几年在施行了。
在中亚林宏决的还是学后世天朝的政策实行新的牧农政策,鼓励这些游牧的老百姓定居由国家划归土地并进行适当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