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莫连光生的文章,很快就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炙手可热的话题。
是的,自十九世纪末期开始,迅猛发展的德国经济,依靠其技术水准上的优越,工艺的可靠,已经逐步侵蚀了英帝国的海外市场,甚至深深进入了英帝国内部。从伦敦到孟买,再到近东,远东,澳洲,德国商品和英国商品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威廉二世登基之后,德国开始了庞大的造舰计划…,德国逐渐开始建立起了一支高效的商船队,把德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运回各种原材料和农产品,德国的经济也如同吹了气一般膨胀起来。
但更可怕的是美国。
这个英帝国的逆子,占据了新大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开放而富于活力的社会机制,成为了欧洲遗民的天堂。通过南北战争达成了国家统一之后,美利坚合众国的力量开始从大西洋西岸延伸到太平洋东岸,甚至开始向东南亚伸展触手。
这个土地广袤,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文化先进,制度优越的国家,对比积弊重重,时时挣扎于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欧洲列强,更像一个蛮不讲理的牛仔,就按照自己的意愿,毫不迟疑地向着宿命的王座狂奔其钢铁,煤炭,石油,主要工业品,铁路里程,经济总量,都已经把欧洲传统强国远远甩在身后。尽管英国资本通过对美国的投资,也同样收获了巨大的利益,但面对这样一个经济巨怪,尤其是当美利坚开始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在五年之内打造了一支十六艘主力战舰组成的大白舰队,并且以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宣告绝对霸主君临美洲,发出了“罗斯福推论”的时候,即使是最鼻淡定的英国绅士,也不得不开始报以警惕的目光。
到了现在,原本那个不太引人注目,甚至经常被拿来和印度,〖日〗本一起谈论的东方帝国,一跃而成为凌驾于俄国之上,光芒照耀了整个亚洲,甚至令原本驯服的印度人也开始欢欣鼓舞,产生出某种不切实际的“亚洲主义”幻觉的东方大帝国。
尽管,这个国家的主享力量曾经在二十多年前两次击败法国殖民军,但毕竟那是面对法国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力量,而更重要的是,当时他们的背后站着英国,是英国打败了法国,而不是他们!
但现在,面对倾国来犯的俄国和〖日〗本,这个东方国家以无可争议的胜利,完全把对方踩在脚下。
他们展示出来的恐怖威力,对于十年来各种新发明的完美发展和运用,采取的各种新战术,尤其是把现代军事科学与传统的军事谋略相结合,产生了如此可怕的化学变化,让一个曾经被视为二流国家,甚至在称呼时都会自动省略掉“帝国”两个字的国家,变成了东方的现代德意志,而他们的人口比德意志多十倍,领土要多二十倍!
原本沉湎于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的荣光,对飞速崛起的日耳曼蛮牛和有些莽撞的盎格导撤克逊表弟又嫉妒又鄙视,偶尔发表一些混杂着酸气和优越感的评论,以显示自身固有的强大和荣耀不容置疑的英帝国精英,终于开始认真地翻阅资料,仔细地审视这个新崛起的东方国家。
在去年,也就是鼻元一九0四年,这个国家的粗钢产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七十万吨,位居世界第六:煤炭产量四千四百万吨,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铁路里程四点五万公里,位居第五:商船总吨位一百七十万吨,位居第四。
而更委要的,这个国家的领土面积接近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而且居住着四点五亿人!无论以何种尺度衡量,其中主体族群的人口超过九成!
在军事方面,这个国家的海军吨位已经一跃为世界第二,远远超过了美国和德国海军。他们的船台上还有大批的船体正在紧张地施工,而遍布全国的船厂中还有大批的先进战舰正在舾装,再过一年到一年半,这个国家将在东方建立绝对的海上优势!
他们的地缘政治得天独厚。
在他们的北方,俄国显然已经遭到难以愈合的创伤,而〖日〗本则已经被他们控制。朝鲜自古以来是他们的藩国,而南洋的华人势力正在日新月异,与中华帝国本体各方面的关系更是密切,甚至可以被认为根本就是这个东方帝国伸入南洋的触须!
在他们的南面,他们的军队已经进入了暹罗。这个一直在英法中之间维持平衡,后来逐渐成为英帝国制衡〖中〗国筹码的南亚古国,面对强悍的〖中〗国军队已经节节败退,而占其人口两成的华裔,之前因为暹罗军政府的排华纷纷逃到中华帝国的安南省和云南省,现在更是踊跃参加部队,担任向导和负责后勤,利用对于暹罗地理水文和人文情况的熟悉,成为中华帝国控制暹罗的重要助手。
在西南方向,原本借助中英西藏密约达成的西藏自治和非军事化格局,由于西藏人叛乱,被中华帝国直接打破。大批原本〖中〗国军队翻山越岭。从东面的四11,东南方向的云南和北面的青海,新疆进入西藏,在各地扫平叛乱和不稳的喇嘛,奴隶主,重整地方政权,甚至公开没收叛乱寺产,取消奴隶主的特权,没收土地,明目张胆地破坏西藏传承了上千年的农奴制和政教合一体制,开始按照自己的模式建立强有力的基层政权。
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已经宣布将前往北京朝拜帝国皇帝,共同讨论加强西藏与内地的关系,加快建设新西藏的有关事宜。
暹罗的“丢失”西藏的急速转变,等于让英屑印度门户大开。在印度,国大党对〖中〗国的羡慕与亲近已经完全公开。在印度知识分子和委产阶级中,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
各种论述〖中〗国〖革〗命,讨论亚洲未来,包括托古论今,阐述历史上中印文化交流的著作纷至沓来,让始终坚信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甚至相信接受英帝国带来的文明火种,接受文化和经济上“先进”的英国政府领导乃是“天经地义”的印度精英,开始看到了另一种模式,另外一条道路。
“到〖中〗国去”从一句口号,已经变成印度青年知识分子的实际行动。
面对日新月异的局面,英属印度的穆斯林思想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国大党激进派首脑提拉克,甚至缓进派领袖甘地,纷纷联络力量,开始了秘密串联。刚刚履任的英属印度总督,即所谓“印度副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