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三国第一强兵> 六四二章 此间事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四二章 此间事了(1 / 2)

八月金秋,中平四年眼见着又要过完了,因陶谦病死引起的江淮巨变已经接近了尾声了

对王羽、刘备等身在局中之人来说,这段时间很漫长,但就诸多旁观者而言,这一连串的变故发生的太快,太突然,让他们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

徐州的几大实力派对青州的狙击,以全面溃败而告终。

刘备、曹豹先后败亡,全军覆灭不说,连本人都下落不明,不出意外的话,这二位算是一蹶不振了。

阙宣则充分表现出了无知且无耻的暴发户特性,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投靠王羽,就是江淮剧变中最大的转折点了正因为他投敌,王羽不但轻易解决了一个敌人,更是在对下邪的攻略中占尽了先机。地方实力派只剩下了半个广陵做为最后的据点,虽然不能就此盖棺定论,但他们再势恢复从前的声势却很难了了

另一方面,王羽和别策大打出手,身为一方诸侯,却玩起了单挑,最后甚至还动了拳脚,很是惹来了不少讥嘲声,毕竟太不体面了。

最后虽然再次成就了王羽的勇武之名,但刷策失之桑榆,却收之东隅,周瑜在江东的表演,轻而易举的震动了天下。刷策的威胁,由此脱离了地方上小打小闹的范畴,正式被诸侯们纳入了必须要考虑的范畴了

不过,这一切都比不上王开和袁术再次结盟的影响来得大了

这项盟约达成后,青州的南北两个方向都暂时消除了被兵的风险。可以集中大部分力量西进,来争夺中原。

而此东能阻挡他的曹操却正和董卓占得如火如荼,虽然在东线并非没有布置,留守部队相对袁术来说,或许称得上强大,但在瞟骑六军的主力部队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了

要不是还有许攸和刘虞这个希望在,即便是曹操,也只有徒乎奈何,感叹有心争雄,却时不我与了。

当然,以袁术的朝三暮四的性格而言,这个盟约不算很稳固,但王羽提前做好了准备,新鲜出炉的雕安郡,无疑最大限度的消除了不安定的因素。

除了睢安郡之外,王羽还修改了徐州的行政区划分。

由于睢安郡的设立,下郊已经有半数的领土被分割出去了,所以,王羽干脆废下郊郡,将原下郊东部的地域和广陵郡淮河以北的地域合并,置为临淮郡。临淮郡仍以淮阴为治所,成了存在于广陵与东海之间的军事缓冲区。

有了这个缓冲区,广陵豪强固然松了口气,青州方面同样省去了不小的负担。

青州军并未在雕安、临淮二郡驻军,在接壤的边境地带也只有少量部队驻防,主要职责是警戒而非防御。

下郊城这个战略要地并入了东海,张颌分兵两处,分兵驻守下郊、彭城,主力在彭城,下郊为辅,军事重心就此向西转移。

与魏郡、鲁国的两支大军相呼应,青州过半的军力都投入到了西线,中原攻略呼之欲出。

诸侯们当然不会乐见于此,但也没人能拿集有效的对策来。江淮一带,有实力对青州军做出牵制的,只剩下了袁术和羽策,前者已经和王羽一个鼻口出气了,另外一个正将矛头指向荆州。

就在周瑜扫平江东实力派诸侯之后不久,一些奇怪的言论开始流传,话题各有差异,但核心内容却相当一致,无一例外的旧事重提,将当年的襄阳之战拿出来说事儿。

这无疑对孙策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虽然目前他正忙于安定地方,没有调集兵马西进的意思,但荆州消息,刘表已经接到了羽策的交涉。

按照羽策的要求,刘表必须交出当年参与谋划和执行的凶手,并且为羽坚拔麻戴孝,祭奠英灵,才能得到他的原谅。若不然,就等着沙场上见真章吧。

这是很有孙策特色的交涉,和战书也差不多了。刘表虽然并非暴躁之人,可见信之后,还是气得火冒三丈,直接喝令左右,把送信的乱棍打出。

眼下,两家的关系已经到了破裂边缘。

刘表表奏黄祖为江夏太守,征东将军,遣精兵三万,增援江夏。后者和黄承彦是同宗从兄弟,黄家乃是荆襄望族,家族本身的势力就很庞大,再加上刘表的全力支持,实力不可小觑。而当初献计刘表,射死孙坚,解了襄阳之围的,同样是黄祖。

刘表此举,无疑做出了最强硬的回应。

孙策的脾气哪受得了这个?他当即调兵遣将,以周瑜为先锋大将,带同朱桓、邓当两大副将,带精兵一万,进驻柴桑。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进抵皖城,以为后劲,江东只留下了弟弟孙权,一众文臣,以及程普等几名老将留守。

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一触即发。

唯一有能力干涉的只有袁术,但这货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眼见孙策要和刘表开战,他推波助澜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去阻止?

其实早在双方关系彻底恶化之前,袁术就没少上蹿下跳,他多次在名士聚会上,大谈当年的襄阳之战,一说孙坚如何勇猛善战,再说刘表如何卑鄙无耻,阴谋暗算,对舆论的推动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