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超级科技强国> 第一百四十八:解放香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八:解放香港(2 / 2)

解放香港,这是西南的荣耀,是整个西南人民军的荣耀。

机群指挥官也是情绪激动无比,颤抖着声音回答道:“命令全体队员都有,按照原定计划,五机大编组成三角阅兵编队,来回飞过城区上空,向香港致敬,向祖国归来的游子致敬”

命令一下,最先的五架战机迅速脱离编队,以大仰角拔起机头,冲入云霄,在上升过程,五架战机早已完成了复杂的五机编组,开始从高空俯冲。

这些战机都是西南正是列装的歼—2型战斗机,战机已经具备了后世二战中先进战机的性能和外观,一些气动设计更是超前了一些,整机造型看起来非常美观。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每一架战机上除了红色五角星外,还印上了一面西南金龙旗和西南军刀枪交叉的军旗。随着战机的掠空而过,所有人都能看到那两面闪耀的旗帜。

这面最早出现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的西南金龙旗,早已被定为西南政权的标志,张扬的五爪黄金龙,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因为只需要这个唯一的图腾,就能代表华夏,因为,华夏子民是龙的传人。

“轰隆隆……”

战机低空俯冲,引起了强大的反响。轰鸣的引擎声中,五机编队从高空俯冲而下,呈弧线般从低空掠过,再次拔起。

“空军万岁西南万岁中华万岁”

“空军万岁西南万岁中华万岁”

“空军万岁西南万岁中华万岁”

……

整个香港城区都轰动了,几十架战机按照三角机组编队,一次次地俯冲过中低空,为香港献礼,为整个中华献礼。所有的人都在尽情地欢呼,尽情地呐喊。

10点十五分,西南军第五师的部队终于抵达了香港城外,领头的军旗和西南旗帜,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作战行动总指挥陶谦第一个跳下军车,制止了身边要跟上的警卫员,走到最前面,双脚一并,敬礼,面向广大香港市民大声说道:“西南人民军解放香港作战行动总指挥,西南陆军部副部长,西南陆军少将陶谦,奉西南人民军最高领袖张蜀生总长命令,率西南人民军第五师于1932年3月17日早上十点,进驻香港。”

随即,他立定转身,向身后的第五师官兵命令道:“全体都有,敬礼现在我宣布,进城仪式开始”

“保家卫国,杀杀杀”

进城仪式开始,清一色的军用卡车,载着第五师的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了香港城。军卡上,一名排级军官带队,身着崭新的31年式军官制服,显得非常威武,军官带队敬礼,其他的士兵则身着野战迷彩,头戴钢盔,手中拿的是华夏—2式半自动步枪,每一支华夏半自动步枪都上了刺刀,寒光湛湛的刺刀斜指天空,战意凛然。

每个士兵都将自己的胸膛挺得高高的,站得笔直,目光坚毅,手中握着钢枪,带着一股刚下火线的杀气,让人一眼就能叹服,这是一支铁血精兵。

“香港万岁,西南万岁,中华万岁”

“香港万岁,西南万岁,中华万岁”

“香港万岁,西南万岁,中华万岁”

……

看到自己的民族也有这么精锐的部队,即便是这些不懂军事的平民,也能从那一个个身着迷彩,充满杀意的士兵身上,感觉到一股威严。

这是一支能够守卫民族,能够守卫香港,能够抵御外辱,甚至能够开疆扩土的铁血精兵,西南军果然名不虚传。

和之前的驻港英军相比,西南军更有杀气,更有威慑力。

“敬礼”

每一辆军卡进城的时候,带队军官都会大声喊敬礼的口令,随即整个军车的士兵整齐地敬礼,这才驶入城区。

所有的中国人都看的热血沸腾,是啊,前所未有,何时见过中国人有这样强大的军队,和昨天还在城里四处可见的英军相比,自己民族的西南军,不论是军规军纪军容,都强了好几倍。

最最重要的是,这是我们自己的军队,这是中国人的军队,这是保家卫国,杀敌安民的民族军团

最后进城的人,不是别人,居然是从昆明赶来香港的张蜀生。整个香港的热情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最高点。

张蜀生没有最先进城,是因为他要把这个荣誉交给士兵们,是士兵们解放了香港。或许,他们并没有在香港苦战,但是,他们今天能解放香港,明天也能为这个曾经苦难万般的民族开疆扩土,只有他们,能为这个民族打下一个精彩的明天。

最后时刻,香港英军最高指挥官和皇家香港总督分别来到城外,向张蜀生递交了投降书,不包括海军在内,驻港英军和政府机构正式向张蜀生所代表的西南政权无条件投降。

张蜀生接过军刀和投降书,现场的欢呼声顿时达到了最高点。

面对十几万香港居民,张蜀生发表了一个简短却极富感染力的讲话,因为,他讲到最后,自己也哭了,这里没有人能明白他,后世的香港,可是在1997年才收回,多灾多难,百般曲折,今天却在1932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如何能不无声地哭泣。

“……我亲爱的同胞们,千般屈辱般艰难都将止步于这一天,中华必将复兴,让我们记住过去,展望未来,将敌人加诸于我们身上的耻辱,通过铁血手段通通抹去。

香港和澳门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侵华日军。我向大家保证,我必将为整个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香港万岁西南万岁中华大汉万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