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54章:花钱如流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4章:花钱如流水(1 / 2)

PS:今天卡文了,只有一更。

经过一番改变的京营,很快被便分成了‘重型步兵师’和‘轻型步兵师’两种编制,重型步兵师的编制人员为1.3万余人,轻型步兵师的编制为1.1万余人。

重装步兵师多出了两千名弓手的编制,并且火枪兵一律装备铁甲。相比之下,轻步兵师的火枪兵则是装备皮甲,并且没有弓手的编制。

共同的改变则是长枪兵的阵型纵深变成了四排,同时每个师配备了火炮,装备当前已经开始服役的三斤炮、一斤炮,每个师装备三斤炮100门,一斤炮200门。这些三斤炮以及一斤炮因为比较轻便,射程也比较近,所以是专门用来发射霰弹用的,所需的炮手不多,每门火炮两名士兵就可以操作。所以这些火炮,没有变了建制,而是当成步兵炮来用。

至于炮兵编制,还要等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火炮研制出来,才会给各个步兵师配备。当前的三斤炮和一斤炮虽然性能很好,但确实只能算是步兵炮的级别。

整编开始拉开序幕,各级军官经过一番挤牙膏似得东拼西凑,算是凑齐了人数送到了讲武堂进修。

此时那些边军,先被拉去当新兵来练。

新兵训练为期一个月,然后再确定归属哪个步兵师,成为什么兵种。新兵训练期内主要就是练队列,以及教军法,并让他们适应军营生活。懂得听从军令。

如果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足够多。加上这些边军本身就有一定的军事素质。新兵期一个月过后,确定兵种再练两个月的作战阵型,以及个人武艺,就可以直接投入战场。如果战况紧急的话,三个月的训练时间也可以压缩为两个月。火枪和长枪,都不是很难掌握的装备,如果有足够的基层军官,两个月确实也没什么问题。只是说上了战场。这样的部队比较容易崩溃。

而那些训练一两年的军队,兵员素质训练得比较不错,火枪兵放枪比较准,长枪兵刺杀的时候也比较专业,在战场上战斗力自然要更强,也不容易崩溃。

什么火枪命中率太低,那是西方军队的数据。西方人作战就是为了钱而战,士兵很多都是临时征召的地痞流氓,随便训练一下就由一群军官带上战场,放枪自然不准。还有什么伤亡超过十分之一就会溃败的问题。那也是军队缺乏信仰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战争模式和西方人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战争。多是发生于改朝换代的时候,不像西方人那样平时就打来打去的。

所以中国的战争,阵营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军队也比较的极端,即有上了战场就望风而逃的军队,也有不要命的军队。

这就是治军的问题了。

西方士兵的职业操守,也是建立于战争能获得红利,那些士兵本来就是上战场赚钱的地痞流氓的前提上的,所以西方士兵在在不利的战争局面中,并不会为了什么国家胜利而拼掉自己的性命不要,而是会在尽力之后选择投降。

而在中国则不同,普通士兵很多都是被迫走上战场,他们更加眷恋自己的家庭,绝大部分都是想安心过日子的普通老百姓。不像西方的地痞流氓那样把当兵当成一份谋生的职业。于是一群不想参与战争的士兵走上战场,就会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不懂治军的将领带领下,军队基本上就是望风而逃。而懂得治军的将领,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法,才能解决军队望风而逃的问题。

如果是碰上外敌侵略的时候,这些将领如果能调动士兵的反抗意志,就能拉出一支不要命的军队,例如岳飞,他就做到了这一点,岳飞还没当将军的时候,带着手下三百多人的宋军,在几千敌军当中杀了个几进几出。并不是宋军战斗力更强多少,完全就是不要命,所以敌人怕他们。

西方人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谈治军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战争已经形成一贯的利益模式了,加上西方人的文化比较浅薄,说不好听一点就是化外蛮夷,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家庭因素牵绊。很多西方人甚至可以和亲人、朋友一刀两断,移民到美洲去。不像中国的海外移民,出去了还想着要回去落叶归根。

同时西方人也比较好战,说白了就是一群强盗国家。整个社会的行动力,最终都会转换为强盗行为。就算是西方的一些科学家,最后转换而成的生产力,不都是用于侵略外部。

从上到下,都是这种强盗文化。士兵上了战场,就是一个个职业强盗,自然不用担心他们上了战场会望风而降。但是他们一旦发现打不过,这些西方士兵绝对会果断投降,就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士兵,同样也是如此。

西方人的这种军事模式,欺负一下满清时期的中国还可以。然而中国一旦出现一支作战不要命的军队,西方人就没辙了。就如朝鲜战争,美国人那么先进的装备,却依旧被中国用落后的装备挫败。

所以说只有具备信仰的军队,战斗力才是最恐怖的。而要谈军队信仰,古代只有中国最有发言权。

此次朱由校编练的这十万边军,只要多训练一段时间,并做好思想灌输,加上严厉的军法约束。上了战场之后,基本上不可能溃败。燧发枪的命中率方面只要多练射击,也不可能把铅弹打到天上去,50米内的命中率还是很高的。

这十万京营,要投入辽东战场的话,起码要训练半年时间才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