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发展到这个时候,很多商品的产能已经很旺盛了。因此需要不断扩大市场,扩大市场的方式无非就是两种,一种就是内部市场的扩大,因此需要新政改革,以将资源进行整合,让老百姓能够有事可做,有钱可赚,从而能够消费这些商品。
另外一个就是外部市场的扩张,外部市场在没有开发之前。市场不会很大。例如前几年朝鲜刚和大明进行全面贸易的时候,一开始的贸易额比较低。但随着大明的资本不断的在朝鲜进行投资,开发各种资源,如今贸易额正在逐年提高。
高棉此时虽然也在与大明通商,但是市场没有完全开放,也还有大量的资源没有开发出来。
高棉想要开发这些资源速度很慢,因为高棉在技术和资本上都比较缺乏。如果大明资本能够进入高棉,则可以带去资金和技术,从而提高资源开发速度。
在高棉遣使来到大明的同时,暹罗使者过了半个月也到了。大明和暹罗的官方往来还是比较多的。对于之前的不愉快,暹罗国王生怕惹到大明不高兴,而大明如今又在南洋到处扩张,因此吓得连忙派使者来进贡一番。
既然暹罗低头认错。那自然要拿出点诚意来,朱由校也赏赐了一些财帛锦缎,然后同样回使暹罗,也按照合作开发的模式与暹罗进行谈判。
实际上和高棉与暹罗的谈判,说是谈判,更像是提出要求。高棉和暹罗敢拒绝吗?显然是拒绝不了的。因为大明的军事力量已经布置到高棉和暹罗的家门口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把中南半岛的资源开发出来,没有中南半岛为大明输出商品粮,大明日子就不好过。
尽管大明可以开发南洋、澳大利亚获得商品粮,但是劳动力就那么多,农业上多投入一点劳动力,工业、建设、军事上所能投入的劳动力就少了。
中南半岛不仅有大量的农业资源,还有不少劳动力。把这些劳动力组织好,就能生产出大量商品粮,大明就能在农业上减少劳动力投入,将更多的劳动力用在发展工业和军事方面。
也正如所料,大明使团到达高棉和暹罗之后,谈判进展比较顺利。在皇家海军的武力支撑下,高棉和暹罗都不敢拒绝大明的要求。
大明要求他们开放市场,他们开放了,让他们开放资本投资通道,他们也开放了。同时大明在高棉、暹罗驻军也谈了下来。
驻军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大明资本在高棉和暹罗境内的安全,另外大明还将在高棉、暹罗成立大使馆,与高棉的金边王朝,以及暹罗的大城王朝保持沟通。
一系列的条款签订下来,大明商品可以畅通无阻的向高棉、暹罗输出,同时还能够在高棉、暹罗开发农业、林业、矿产、渔业等等资源。
条款签订之后,大明的国有财团资本随即涌入了高棉和暹罗,开始在高棉和暹罗雇工开发稻田、林业、矿产、渔业等方面的资源。主要开发的还是稻田,暹罗和高棉的水稻生产条件非常优越。
暹罗的耕地资源达到3亿多亩,而此时的暹罗人口只有600多万,拥有大片大片的耕地没有被开发出来,因为他们根本用不到那么多的耕地。所以到处还是森林什么的。
随着大明将暹罗拉入商品经济市场,大量的资源都会被逐渐的开发出来。
高棉的耕地面积没那么大,但也有将近上亿亩,而且大片土地位于湄公河冲积平原,和暹罗一样都适合种植水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