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483章:经济政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3章:经济政策(2 / 2)

因为在工业产能过剩的时候,国家或者银行是印不出票子的,因为票子印出来贷款给谁不是国家说的算,而是市场说的算。银行不可能把钱贷给那些做什么都亏本的行业,只能贷款给某一个赚钱的行业,例如资金涌入房地产。从而一大群人拿着银行的钱,跑到村口赌博,赌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的。

这个阶段的货币政策已经失去效果了,继续印票子只会让银行发生大规模的破产。和产能过剩并存的还有债务问题,随着市场的繁荣,必然会有很多基础设施、商业活动是从银行贷款来完成建设的。

一旦市场出现风险,这些债务就成了银行系统的定时炸弹。所以相比战争,银行破产这种金融灾难显然更为恐怖。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有些国家不惜铤而走险发动战争的原因。

大明如今开始了工业化革命,接着会建立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同时大明也会成为真正的生产型帝国,世界的中心。对于一个生产体系完善的国家来说,发生货币的恶性通胀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产能过剩的时候,通胀一旦发生,大家就会一哄而上,不管你怎么印票子,都能把某一个行业做到没有任何利润。

所以无脑印刷钞票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死路一条。而纸币作为国家的信用支撑的东西,不到政权要完蛋的时候,是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的,除非是内部政权混乱,被一些人操纵了。

出现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只能收缩货币政策,结束某个周期,从而进入下一个周期。

当这个周期结束之后,开启新的周期的方式也很简单。

一方面就是战争,一方面就是提高工人收入水平,国家出面大规模建设民用基础设施,从而带动就业,从新恢复市场。

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是一个炸弹,很多时候不可避免,但是却可以限制其规模,让破坏性变小。

在重工业领域主要是国有企业主导,所以控制起来比较容易。而在轻工业领域,也很容易控制,只要放缓银行贷款速度就行。不要如同西方国家的银行那样,旱的时候旱死,涝的时候涝死。只要在各领域,把控好放款的数额就行,别一股脑的把钱放出去就行。

不过此时大明在产能建设方面的贷款政策,显然就是准备走大水漫灌的政策,这样可以最快速度的把产能建设起来。

就像是蓄洪一样,先把产能发展到过剩。然后发动战争,消耗国内产能,把这个洪水淹到外部去。

到时候建立了全球殖民体系,通过战争打开全世界的商品消费市场,商品销路变广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就暂时得到解决了。后面再限制产能的发展规模,从而完成发展模式的转型。

这就是朱由校的经济战略计划,与全球殖民体系的建立计划是挂钩的。

而此时的大明,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不过提前还是改革,年底的时候,朱由校已经开始为西南的改革做最后的准备了。大量的行政人员储备已经基本完成,明年就可以向西南派遣大量的行政人员,这些行政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了,大明这些年的改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经过专业培训的行政人员,到任后能够很明确的知道如何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

而在天启十五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报禁制度已经在南方各省严格执行,原本的那些民间的报纸、手抄报全部一律禁止,特别是江南那些发展处资本主义的地区,更是执行得极为严格。

民间如今要办报,首先得登记注册,同时接受新闻审查制之后才能进行发行。

同时朝廷的党报、日报,还有地方政府的地方日报等等官方报纸,则是纷纷成立,并建立发型渠道。

其中汉皇党发行了党报,而朝廷从原先的《皇家日报》,又增加了一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

这四份报纸,是全国发行的。而地方报纸,则是在地方上发行。一省的报纸在一省发行,州县的报纸在州县内发行。

官媒已经彻底掌握了舆论宣传渠道,而此前民间舆论几乎是完全被官僚资本所掌控。他们不仅有钱,而且随着子弟可以参加科举,也变得有文化了,搞舆论宣传简直不要太简单。

如今官僚资本对舆论的操控手段已经遭到了朝廷全方位的打击,东林党被彻底拿下,官僚资本也被大量抄没。民间报纸,还有那些文人、书院搞的手抄报也被全面禁止。而官方报纸,则是铺天盖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