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唐宁在办公室里面习惯性的喊了一声“大山”,然后才突然间反应过来,这个自己的贴身侍卫这两天请假了,说是自己的好朋友来了,要陪他玩两天,最初唐宁并没有当回事就给了假,可现在仔细一琢磨,大山倍达这个武疯子能有什么朋友?估计也是个喜好格斗的,反正自己也没什么事儿,去看看他们打架也挺热闹的
不过当唐宁来到大山的住处时,却发现自己的判断出现了错误,因为大山并没有跟他的朋友打架或者比武,两个人居然是在喝酒,尤其是他的朋友很明显的是心情不好,一边喝酒一边叹气。
大山一见唐宁来了,立刻起身说道:“老板,这是我的好朋友,海军陆战队的休斯上尉,上次跟您去美国的时候认识的,也是一位技击高手。”
休斯也起身敬礼道:“您好,唐宁先生,对不起,我今天的样子有些失态,请您原谅!”
唐宁摆摆手道:“没事儿,我当年也是从部队出来的,对了,你这是遇到什么事儿了,伤心成这个样子。”
一听这个问题,休斯叹道:“哎,我成为了第一个被驱逐的海军陆战队成员,说实话,现在我都没脸回国。”
仔细一了解,唐宁才大体上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休斯上尉是负责美国驻北京联络处安全保卫工作的海军陆战队成员,可是刚刚服役不久,就被中方给驱逐出来了。
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大门和围墙为界,外面由所在国负责安全保卫,里面则是使领馆国家的领土,由使领馆自己负责安全保卫。而在中国,全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安全保卫都是由中国负责,只有美国例外。美国驻华使领馆大门围墙以外由中国负责,以内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警卫。在全世界。除中国外,美国使领馆门口都是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守卫。只有在中国,负责使领馆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能穿制服,不能佩带枪械。这两个特例,彰显出中美两国在使领馆安全保卫问题上出于维护各自主权尊严的斗争与妥协。
本来呢,在新中国解放之后,在中国是没有美国的驻外机构的。可随着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得到了改善。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随后中美两国商定,在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双方互设联络处作为事实上的外交机构。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驻外机构都是由海军陆战队负责安全保卫,因此,中美互设联络处后,美方立即派出26名海军陆战队员来到北京。
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这些美国现役军人到北京后都穿着便装,所以最初并没有引起中方太多注意。但到了1973年7月1日。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举行开馆仪式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按照美军的规定,海军陆战队员穿着正式的军装出席,甚至还有人佩戴着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获得的勋章。这种举动立即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感。中美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交涉。
就在紧张交涉时,难耐没有夜生活的枯燥,美国海军修建营竟然在海军陆战队员居住的外交人员公寓内,修建了一个小酒,还挂上了“海军之家”和“海军陆战队俱乐部”的招牌。很快。来这里饮酒作乐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醉酒闹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向美方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方立即撤走海军陆战队队员。美方联络处主任布鲁斯表示,美方人员的行为确有不当,一定严加管束。但是希望中方不要立即驱逐这些陆战队员,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
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就北京的陆战队问题,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求情”。因为撤走陆战队,将打破美国驻外使馆安全保卫的常规模式,尼克松和基辛格都会遭到美国国内强硬派的激烈反对。可能影响中美建交的大局。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周恩来同意陆战队继续留在北京,但向基辛格提出了3个条件:第一,对外活动不能使用海军陆战队的名义;第二,中方视陆战队员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的外交人员,他们可以在卧室或者联络处内穿军装,但离开联络处外出时,不得穿军装;第三,随身武器只能在联络处内佩带。基辛格同意了中方的三个条件。
酒事件后老实了一段时间的陆战队员“积习难改”,很快又闹出事端。1974年4月,陆战队员向北京的各国使馆倡议组织垒球联合会。陆战队员的这一举动,很显然是表现为“一支有组织的外**队”,明显违反了周恩来与基辛格所达成的三项条件中的第一项,这回中方态度坚决,要求撤走海军陆战队员。
虽然美方撤走海军陆战队,势必冒着遭受国内批评以及他国仿效的危险,但美方更多地把此事和1974年中方持续发出的对中美关系不满的种种信号联系起来。为了维持“脆弱的友好关系”,也为了中美建交的大局,美国不得不打破惯例,从北京撤回海军陆战队。
此后,美国驻北京联络处的安全保卫工作,只好改由美国外事安全官员负责,至少后者不穿军服,更没有海军陆战队那种令中国人反感的历史形象。(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负责美国驻华使领馆内部警卫任务的依然是陆战队。)
由此,唐宁倒很是理解休斯的郁闷,以海军陆战队成员的骄傲,怎么可能接受的了这种屈辱,毕竟海军陆战队是美**队中精英里的精英,不过与这份精锐相伴的,就是这批人是相当的难以管理,所以出现这种事倒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