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猛没想到想向项羽学习一把差点丢了性命,看来这做人还应小心些才是,不是什么关系都能靠得住的。心中有了这般想法,姚猛虽然被狄风饶过,但误会已起,开始对狄风心生芥蒂。
其他有些将领眼见姚猛刚才的惊险,也各怀了不同心理,反叛之心倒没有,从此说话却倍加小心,几乎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也不说,反正狄风说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大有像后世某些人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之后,开始混吃等死一样。
对于很多将领拥有的这种颓废情绪,在接下来的行军过程中,狄风也逐渐感觉到了。他猜不透这些人为何会是这种样子,难道就因自己是一个穿越者不了解古代人的心理吗?还是我当真不如项羽和刘季?或者是我太计较了个人得失?
曾子说他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可我在后世那么佩服项羽,鄙视刘邦,还想着要帮助项羽赢得天下,但现在却与项羽有些离心,且眼睁睁又看着刘邦率军西去没有阻拦,反倒对楚王熊心和宋义感恩戴德,就因为他们给了我好处吗?
每逢晚上住下后,狄风常常因为这些想法纠结在心而睡不着,同时也隐隐感觉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既不如项羽,也不如刘邦。特别是自己所率的人马,除有一千多兵士经历过打仗外,其他兵士原都属于黄旗军,根本就没有到过战场,如果到了战场,可能就是白给一个,自己这给上将军职务,也不过徒有虚名罢了!
孟子说知耻而后勇,可我现在都干了些什么,自从成为上将军后就有些牛气了,还以为自己就无所不能了,甚至还自以为是了……狄风不敢再往下想了,越想越感到有些后怕。当人马抵达漳河边时,听说项羽果然如历史上那样,率楚军渡过漳河之后便破釜沉舟,要跟章邯所率领的秦军死磕,他便决定自己所率的人马不走了。
做出这样的决定,不是狄风想看项羽的笑话,而是船只早被项羽所率的人马都征收了去,就连皮筏子都没有留下一只。再者狄风此时也想得很明白很清楚,自己所率领的近三万人马,即使渡过漳河,估计也去送死,不如在漳河南岸再训练一番,把颓废低迷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以做项羽的后援。
而最为主要的,自狄风知道青年将领吴铭是吴起的后代之后,他便坚定要训练出一支武卒队伍的想法。因为历史上吴起就是凭武卒之力,打得秦军节节败退,拱手让出西河之地,长达十五不敢再与吴起所率领的人马交战。
对于兵家之学,狄风在两千多年后历来有好奇之心,不仅仅因为《孙子兵法》上所言:“兵者,乃国家大事也。”而是他感到古代兵家之学,如果都弄明白了,再付诸行动,便完全可以成就自己有所作为,不像后世所出版的那些《成功学》《励志书》《心灵鸡汤》,作者往往自己都没有成功,不是剪刀加浆糊,就是百度一搜,然后就搞起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抄得高不高”的行动。在后世,有多少年轻人都被这样的书籍忽悠了,而他为了能有一份工作,为了一毕业不失业,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狄风已很长时间没有这么集中去想他在后世的际遇了,更无暇去审视自己,如果不是这次项羽与他当面闹起了矛盾,把原班人马都带走了,估计他还会美哉美哉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通过审视自身,狄风发现了自己很多毛病:待人不真,意志不坚,谁给三句好话就找不到北。尤为让狄风感到不能原谅自己的是,他竟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了,刚开始来到秦末之时,自己在夜晚还练练剑,读读从项羽那里得来的兵书,如今却早把这些抛到了脑后,仅仅看重的是现在谁听自己的话,谁不听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