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临高启明> 三百一十九节 熬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百一十九节 熬漆(1 / 2)

冯诺虽然对机械厂最终仅拨来一名刚从职校毕业入厂的新工人不太满意,但有总比没有强。要实际试制继电器,琐碎活比之前坐而论道的“设计”多太多,而且这些事倒也用不上熟练技工,有个打下手的能把自己的精力解放出来不少。他心里盘算着进度安排,没有发觉面前的少年偶尔会瞟向他办公室的方向。

冯诺这两天废寝忘食地钻研法拉第给的几份漆包线制造资料。大致来说法拉第那边也试制过漆包线,走得路线颇为复杂,即有改性桐油的,也有改性生漆的,不管用哪种,漆膜的耐磨性都很差,必须有棉纱缠绕加固。算是勉强可以用在电机上――缺点嘛,自然就是影响使用寿命。

“这么看来也不算太难嘛。”冯诺看了资料,觉得自己还是有把握搞一搞的。

电力口还很慷慨的分了一部分据说质量很好的硅钢片给他,这算是一脚踩进了继电器制造的坑了。听说他有志于这项事业,电力口和对电子感兴趣的元老们都来信来电登门献计献策,一时间冯诺的住处和办公室居然门庭若市,他的动力也增大了些许。

一上项目,他才知道原来临高还有人在搞漆包线这些玩意,不过那是另外一个研究方向,项目名称是“电子元器件开发组”,主持人是他的同行修语轩。

修语轩本是通信工程出身,自登陆以来,主要的工作就是维护临高电信的机房。虽然工作地点不同,干得活基本一样。

眼见着这机房维护的工作实在没前途,修语轩走了钟利时的门路,进了科技部下面的“电子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当然是光杆司令。

修语轩在电子所忙于“复原”各种电子元器件――说起来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并不困难,难的是原料严重依赖精细化工,所以休所长的工作并不顺利。

现在听说有人要啃继电器这块骨头,修所长不仅亲自上门拜访,交流了跑项目、维护机房的心得,最后送了一套他专门从大图书馆搜集来的技术资料。

送走了修语轩,他随手打开了修语轩送来的文件夹,头一本就油印的小册子《漆包线简易制造法》。下面还有一行字:科技部内部读物,注意保存。

看着小册子的标题,冯诺的心里就是一阵嘀咕。翻开前言,虽然去掉了不少有时代性的词汇,但是那熟悉的行文风格还是让冯诺立刻明白了这是一本大跃进时期编撰发行的所谓“土法制造”小册子。

冯诺的眼皮又是一跳,近两年制造总监部和企划院已经多次发文给各个部门,特别要求工业口、科技口、军工口各技术研发小组谨慎使用大跃进甚至是解放前的“土法、简法”。注意标准化问题,淘汰过于落后技术。尤其是指出使用此类土法必须先做小批量试验,不可盲目上规模投产。

不过对他这个百分之百的外行,还是这类小册子更容易理解和试验。

“算了,因陋就简就因陋就简,咱临高这些东西,哪样不是从山寨土法上马开始的,凭什么我们的项目从开始就要一切向旧时空标准看齐?”冯诺心想。

“漆包线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拔丝、涂漆、烘烤和收线几个工序,将专门的漆包线涂料涂到清洁的裸铜线上,经300-400摄氏度的高温烘烤后,使涂料聚合紧密地包在线上,再冷却成为漆包线。这是个连续生产过程,一整条漆包线在生产过程中是各部分逐次历经各工序,并不停顿。”

这书似乎还算靠谱,写得蛮清楚,也老老实实讲咨询了谁,参考了哪几个厂子的工艺,书中一张表格还记载了各线径下的漆层数、漆层厚度以及常温电阻率,都是从前苏联的工业资料中摘抄的。

根据这简易法子的记载,熬制绝缘漆的设备极其简陋:基本是一个灶台一口锅,当然这锅是专门制造的,锅盖附有烟道,另配有温度计、搅拌棒和格氏管,搅拌棒可从锅盖上的一个小门伸进去。格氏管则用于测量涂料粘度,线径越细,涂料的粘度应越低。

他看了下小册子上罗列的设备和工具,似乎没什么临高不能制造的东西。

绝缘漆的配方是酚醛树脂17%、生桐油43%、氧化铅0.35%、钴干燥剂0.1%、灯用煤油40%。看到这里,冯诺松了口气,这些原材料临高都能自产。酚醛树脂他不知有没有,但以前中学化学课,合成酚醛树脂是最简单的有机实验了。至于原料苯酚和甲醛,临高的化工厂都有制造;桐油自不必说,这算是中国的传统大宗出口贸易商品,民间使用也很广泛,即使在元老院的工业体系里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氧化铅自古即有,即所谓的密陀僧。这是炼丹术的副产品,是硫化物类方铅矿族矿物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的炉底的产物。算是一位相当重要的中药材,古代的化妆品也用这个作为增白剂。直接制备也不是难事;煤油当然有得是;只剩下钴干燥剂,资料里也介绍了制备方法,而且提到用二氧化锰制造的锰干燥剂亦可替代,元老院控制有锰矿,想来也不成问题……

冯诺越发觉得这资料不错,漆包机的基本设计也有,其中某些代用的土法,如机架的钢材用砖/木代替、涂漆轮用多沟瓷隔电子代替、烘炉用废料制造等,在临高已经没有必要如法炮制,全钢制的设备和必要的陶瓷构件是完全能够自产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