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中华第四帝国> 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情激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情激奋(1 / 2)

新加坡,这个南洋地区最重要的城市,此刻,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还没有熄灭的火焰,正在散发着滚滚的浓烟。到处都能够见到被炸的支离破碎的尸体,在英国五艘战列舰的轰击之中,新加坡损失惨重。完成轰击之后,英国舰队离开了新加坡海峡,但是却留下了难以抹灭的罪证。

“这些狗日的英国佬,老子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中国海军陆战队第5旅的旅长吴海滨准将狠狠的骂道。在新加坡开始被炮击之后,他和林子祥中校等人,躲入了总督府的地下室当中,现在出来已经发现,整个总督府,乃至整个新加坡,都已经在英国人的炮击之中变成了一片废墟了。

“将军,我们一定会让他们血债血偿的!”林子祥中校的眼中,也满是愤恨。英国战舰炮击的目标,居然不是新加坡的要塞,而是城区,这根本就是要屠杀城内的平民嘛,这种行为,实在是太穷凶极恶了。

“先统计一下伤亡有多大,然后向大本营报告吧!希望海军的兄弟们,不会放过这些该死的洋鬼子的!”吴海滨准将说道。他的海军陆战队第五旅,伤亡应该不大,但城内的平民,肯定伤亡不小。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统计结果就出来了。新加坡在这一次的炮击当中,一共有三万多人被炸死,其中,海军陆战队第五旅的官兵阵亡两百多人,然后新加坡的华人被炸死了上千人,其他的人。全部是新加坡的马来亚土著。因为在海军陆战队第五旅的官兵的有意安排之下。大多数的华人。都先一步出城了。留在城内的,大都是马来亚土著。所以,这些土著死的最多。

统计结果出来之后,吴海滨准将等人才松了一口气。特别是新加坡的市长林毅,更是如此。要不是吴海滨准将极力要求华人撤离新加坡的话,恐怕华人的损失会更多。

“林中校,马上把这个消息向大本营汇报。”吴海滨准将命令道。最近,虽然中**队不断的大胜仗。但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却不怎么好的。中国的敌人,一直都在不断的往中国的身上泼脏水,各种误导性的宣传,把中国宣传成了一个邪恶的过度。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中国已经成为了魔鬼的代名词。

“是,将军!”林子祥中校快步离开,用军情局的电台,给大本营发电报。军情局的联系通道,更为的便捷。英国舰队在新加坡犯下的恶行。必须要马上公布出去才行。

6月19日上午,中华帝国皇帝王毓泽。视察大本营,听取大本营对于下一阶段作战的具体计划。当然,重中之重,还是即将要爆发的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和中国海军本土舰队的决战。

“陛下,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预计在今天上午会通过新加坡海峡,进入到南中国海。本土舰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到目前位置,本土舰队在南海部署了十多艘轻巡洋舰,一旦发现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的踪迹,就将全程跟踪,让他们无处遁形!”总参谋长熊武为王毓泽讲解道。

“决战的海域选定了么?”王毓泽问道。南海广大,适合决战的海域非常的多。

“决战海域的选择,这个需要看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的动向。不过,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如果本土舰队不提前和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决战的话,他们会直扑北海,摧毁我们的造船基地。所以,大本营预测,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沿着东南半岛一直北上。大本营计划,在西沙群岛以西海域和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决战。目前,本土舰队主力已经在西沙群岛以北区域待命了。潜艇部队也已经达到了该海域!”总参谋长熊武继续讲解道。

王毓泽点了点头,为了这一场决战,中国海军,甚至是全中国,都已经准备了很久了,务必不能出现半点的差错。如果能够击败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英法俄三国,将无法再派出军队远征中国。到时候,战争就会落下帷幕了。中国将取得这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胜利。战争到现在,虽然才三个多月的时间,但中国的国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了。如果时间拖的更久,对中国会更加的不利。究其原因,还是中国的国力太弱,即便中国的几个敌人,不是倾尽所有的力量和中国决战,中国也支撑不下去。只不过,这一战中国是不得不战,只有打赢了这一战,中国才会获得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中国才会成为世界的东方的领导者,整个远东、南洋和太平洋地区,都将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原料产地以及市场,中国的经济,也将再一次的实现腾飞。这对于中国为了下一次的大规模战争的准备,是非常有利的。

“陛下,具体的决战时间,大概会在6月22日早上。在黎明的时候,海军的潜艇部队的12艘u1级‘鱿鱼’潜艇,将对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发起攻击。‘鱿鱼级’潜艇携带的533毫米重型鱼雷,足以撕开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的战列舰的装甲,并且,只要挨上一枚鱼雷,就足以让敌人的战列舰遭到重创,两枚就足以将敌人的战列舰击沉。在‘鱿鱼级’潜艇的攻击之下,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的队列必然被打乱。到时候,本土舰队的主力将发起攻击,对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发起致命的打击,一举奠定这一次决战的胜利。如果不出差错的话,本土舰队获胜的可能性,高达八成以上!”海军大臣张成介绍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