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灵将军莫急,此事早在预料之中。∮頂∮点∮小∮说,”
司马懿抬手示意纪灵不必急躁,高深莫测的笑道:“此次我奉命前来颍川时,后将军(诸葛亮)便已传书陛下,请陛下调遣驻守合肥的张辽将军率领武威营铁骑北上增援,并传令豫州都督周瑜领兵前来颍川。
截至此时,陛下的军令已经下达两天了。不出意外的话,最多再等两天,周瑜都督帐下朔风营铁骑和五万郡府兵就会赶到,三天之后张辽将军帐下武威营也会赶来。正因如此,我料定荆州军和曹仁大军都不会攻打南门,因为他们担心周瑜将军随时会出现在他们身后。所以,只要我们拼尽全力守城,坚守两天应该不成问题。如果三位没有异议的话,事不宜迟,我等分头行动吧。”说完话后,司马懿招手示意关羽上前,遂轻声低语地叮嘱关羽一番。
冷面关云长闻声后微微点头,面无表情地走到纪灵身旁,一声不吭,但纪灵却知道关羽是在等他派遣兵马。毕竟,在司马懿到来之前,城中两万五千守军都是他纪灵帐下的兵马,眼下虽说是司马懿掌军,但要调动兵马还得他纪灵前去发号施令才行。谁让司马懿刚到呢?
眼见关羽站在身边,纪灵倍感压力,尤其是关羽那双冰冷如霜的眯成一条缝的眸子,见之令他莫名胆寒,心中发怵,惴惴不安。于是他本来还想问一问司马懿。周瑜都督当真能在两天之内赶到吗,但现在关羽冷冷地站在身边让他浑身不自在。遂不再赘言,直接带着关羽前去南城军营。把八千将士调拨给他,尽快打发这个瘟神离开。何况纪灵也知道,眼下西门战事危急,片刻都不能耽误,赶快让关羽领兵前去增援才是正途。
纪灵前脚刚走,太守常林与司马懿对视一眼,遂轻声道:“阳翟城就交给仲达贤弟了。只要还有一丝可能,请仲达务必坚守此城,切不可轻言撤军。毕竟这是一座拥有十几万百姓的郡城。但是如果形势危急、断不可守之时,贤弟也不必犹豫,只管领兵出城便是。愚兄是陛下钦点的郡守,一旦城池沦陷,我责无旁贷,理应与全城百姓共存亡,死而无憾。”语罢,常林神情决然,目光坚定。显然不是惺惺作态,而是由衷之言,尽忠职守,大义凛然。
司马懿见之神情一怔。心中颇不平静,隐隐有些惭愧。正如常林所说,如果事不可为。城池守不住了,司马懿还真有率军撤退的念头。但此刻看到常林正义凛然的神态之后。司马懿瞬间改变了注意,下定决心守住此城。即便不为李利尽忠,也要为自己真心结交的好友倾尽全力。
“兄台尽管放心,小弟无论如何也要坚守此城三天,等候周瑜都督领兵驰援。但是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三天之后周瑜将军还未率军赶到,小弟纵然有心驻守此城,只怕也无能为力了。此一节,还请兄长明鉴。”
司马懿这番坦诚之言让常林闻甚为感动:“有贤弟这句话就够了。愚兄乃一介书生,即便登上城楼也帮不上忙,是以我带上郡府一众僚属连夜招募青壮协助将士们守城,豁出去这张老脸,我一定赶在明日正午之前给贤弟召集三万青壮。愚兄这便去了,贤弟多保重。”说干就干,常林说完话后转身走进大堂,不多时原本沉寂的郡守府就变得喧闹起来,郡府辖下一众僚属相继赶到大堂。
这一幕看得司马懿心头一热,暗自赞叹“常伯槐真乃干才也!”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县人,少时家贫,好学有才智,与司马懿是同乡,年长司马懿三岁,两人相识多年,私交笃厚。为躲避战火,常林曾避祸于并州,自行开垦山地,自给自足,司隶大战后被并州刺史鲁肃看重,遂举其为孝廉,在上党郡内出任县令,三年后转任河东太守。由于冀州之战中表现卓著,遂被李利看重,两年后出任豫州别驾,兼领颍川太守,而今他的任期将满,据说不久之后就要前往长安任职,跻身朝堂。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懿曾在河东郡内躲藏了半年之久。在这期间,他就住在常林的府邸之中,随后他执意前往并州投靠崔琰,常林担心他沿途之上出意外,于是亲自把他送到并州刺史府。这就是司马懿和常林之间不为人知的私交,绝对称得上是过命的交情。
正是因为司马懿和常林私交笃厚,情同兄弟,因此当他发现颍川郡极有可能是北魏和南汉两国的接洽地点之际,他主动向诸葛亮请令前来支援颍川太守常林。果不其然,司马懿的判断极其准确,并于赶到阳翟城途中碰见了乔装改扮混进城池的荆州军,那浓厚的荆襄口音,对于见多识广的司马懿来说,只要听到这些人开口说话,他立刻就能知道他们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