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章北风重工(4)
费迪南德?波尔舍是电工和机械方面的天才,十六岁发明过照明装置,十九岁设计出奥匈帝国洛纳公司的第一辆汽车,三十一岁出任奥地利戴姆勒公司的总工程师,并于同年设计出第一辆豪华汽车马佳。马佳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的姐姐其实更加幸运,用她名字命名的汽车成了一个不朽的品牌,因为她叫梅赛德斯。
一战结束后,汽车市场萧条,波尔舍转而关注起汽车的小型化及普及,由于在奥地利发展机会不大,他转入德国戴姆勒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和公司董事。今年,戴姆勒公司与奔驰公司正准备合并,虽然波尔舍有可能仍出任合并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和董事,但由于没人支持他开发小型轿车,所以他其实正处于极度失望之中。
像费尔迪南?波尔舍这样的人物,根本不可能失业,本来受艾美首饰委托的招募人员,就算再口绽莲花,也是无法与其接触上的,更别提怂恿其辞职到落后的中国创业。
事情有些巧的是,招募人员为得到高额的中介费,在斯图亚特把招募汽车行业中高级技工的事,搞得风生水起,波尔舍一时好奇,就特意询问了一些情况。在斯图亚特,波尔舍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招募人员见到他,便如见到活动着的一大摞德国马克,受巨额赏金所诱,自然胡乱替陇东集团吹嘘起来。
虽然中国虚弱,但在一般欧洲人的眼中,这个庞大的中央帝国给人的印象,相对还是很神秘。波尔舍自然不肯相信招募人员的信口开河,但正因为对中国有神秘印象,他压抑住嗤之以鼻的冲动,任由招募人员将越洋电报经艾美首饰中转,发送到了中国西北的关岭东手中,他是想看看这些人最后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关岭东刚开始不知道波尔舍是何方神圣,向一些先到西北的德国人仔细打听后,才知道招募人员敢开出三千美元的天价中介费,原来是有着充足理由的。陇东集团自然需要这样的人,关岭东也很是积极,就将吴安平早先关于汽车业的一些“构想”,通通转成电码,又发回了德国。
电文中,关岭东没提招募的事,而是换成合作邀请,并特别指出,中国西北将是汽车工业及技术发展的领头羊,戴姆勒和奔驰与之相比,其实什么都不是。虽然吴安平提供的技术资料,不方便直接透露,但他还是在信中提到了一些有关汽车的新技术概念,并声称这些技术已在中国实现,并即将推出。
现在申请专利,并不需要像后世一样,需要提供完成的验证过程,很多时候仅仅提出一个概念,就足以成为专利拥有人。爱迪生电子管的相关专利,就是在试制灯丝时申请的,实际他根本没有专门做过那方面的研究,只是发现了所谓的“爱迪生效应”。
幸亏费迪南特?波尔舍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不然凭他的水平,只要凭这些概念,就能拼凑出符合要求的专利申请文件。如果事情发展成那样,必将是陇东集团的一大悲剧。
不过,也正因为波尔舍有足够的水平,他才能分辨出这些概念并不是胡诌的,确实有充分的合理性。这对波尔舍是个巨大的震撼,因为照此推断,中国即便再落后,也必定存在一些在汽车设计和制造方面水平远超过他的人。而且,电报中关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可能设想”,言之凿凿,和他秉持的理念高度一致,也正说中他的心思。
虽然戴姆勒和奔驰公司,没人支持他汽车小型化及普及化的构想,让他极度失望,但只凭关岭东一封电报,就算再有说服力,也不可能使他下决定辞职。他其实是事先请了长假,才跟随其他五万欧洲人,乘坐邮轮头等舱,一路颠簸到了中国。
在天津上岸后,沿途所见所闻尽是落后、混乱和战火,他不由得暗恨自己,竟听人怂恿做出这样的傻事,要来中国寻找什么汽车梦想。他本想当即返航的,只是一时没有船期,才不得不再向西行,想见见发出那封高水平电报的始作俑者。
进入陕西,风貌就有不同,他开始疑惑进到广无边际的建设工地,到处是机器的轰鸣,到处是红光满面的劳动者。等到西峰时,他已经在惊叹,虽总觉得这座城市有些怪异,但已经觉得不次于德国一般的城市。关岭东接到他,见他心情不愉,脑筋一转就猜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于是趁夜带他到长庆桥工业区,参观了正在进行的各类划时代车型的制造过程。
没得说,实际情形比电报还让波尔舍惊叹,根本不用问,他只要一过眼,就知道任何一款车型几乎都集成了数十乃至数百项大大小小的新发明,而其中很多还是开创性的,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流连忘返,连续几日都待在在北风重工的车间,废寝忘食拆卸及组装样车,研究其构造和新技术的原理。
半个月后,波尔舍终于下定决心,向德国发出越洋电报,直接向戴姆勒和奔驰公司提出了辞呈,并向妻子和儿子及其他家人,说明了这样做的理由。波尔舍的辞职在斯图亚特掀起轩然大*,除稍微知道些情况的波尔舍家人外,任何人都不能理解为何他会这样做,竟以为汽车梦想能在中国实现。
戴姆勒和奔驰公司在德国的影响很大,这件事如此轰动,传播起来自然飞快。德国人如何议论且不去说,但波尔舍到中国发展,却对吴安平间接产生两个好处。
一来人们既然认同波尔舍,由此也更相信中国有必去的理由,使招募工作进行得更为顺利;二来日后希特勒上台,虽不可能再委托波尔舍涉及德国国民车,却凭借戴姆勒与波尔舍的关系,与吴安平取得了联络,使得德国在二战拥有了更可怖的实力。
这些自是后话,暂且略过不提。
吴安平和费迪南德?波尔舍聊过几句,彼此印象感觉都还可以,但这时波尔舍却突然提出一个要求,让吴安平很是为难。
波尔舍表示,他想向大众公司投资,成为股东。虽然和吴安平相比,波尔舍的经济实力不值一提,但他长期担任汽车公司高层,后又成为戴姆勒公司董事,要筹集几百万德国马克搞投资,还说不上有多困难。当然,对大众公司来说,几百万德国马克,实际连百分之一股份都拿不到。对此,波尔舍也是心知肚明的。
陇东集团为大众培训的汽车产业工人,第一批就有三万,纯工资支出每月至少要一千万银元,相当于两千万德国马克。另外,由于材料及配件,是陇东集团自产,制造成本原本是没人在意的,但是,如果要引进股东,这一块就不能不计算,这项支出其实比工资支出还要庞大数倍。知识产权、设备、厂房等,也是必须要折算股本的。
听起来惊世骇俗,其实吴安平并不是无法支撑。以目前的发展看,每年他在后世收入二十亿美元,还是基本有保证的。后世的二十亿美元如果单看黄金比价,在民国时代也不过价值几百万美元,还付不起三万工人一个月的总工资。但按照购买力和工业品相对比值计算,后世这二十亿美元,如果采成物资设备运回这时空,其实际价值应该并不低于十亿美元。
也就是说,就算不计算假钞每年几亿美元的收入,不计算西北逐步工业化的自我增值,不计算各种盗掘资源的实际价值,单单依靠d-7引擎从后世输入,每年都要有十亿美元的财富沉淀在西北。此外,还有黄金资产从少到多,短时间竟骤增至数千吨储备,这更是一笔泼天财富。所有财富再经过金融系统放大数倍,已足够支撑他开展任何规模的建设项目。
当前汽车领域,通用和福特是规模最大的两家世界级制造商,计算汽车的保有量,美国也将英法德等欧洲诸国远远甩在后面。这方面中国虽然是完全空白,但吴安平却野心勃勃,计划用几年时间,打造出几个规模更超福特和通用的国产汽车公司,进而促使中国比美国更早成为车轮上的现代化国家。
这一设想虽然看起来狂妄,但真要实现却也没多大难度。
无限制的资本、无限量的人力、唾手可得的新技术、以及对行业发展脉络的精确把握,是吴安平一步到位,直接以超大规模做为汽车工业起始点的信心所在。
当然,这里的人力并不是指失地农民和城市无产者,但在陇东集团引进流水线工作法后,经增加工种简化工序,已能实现短时间大规模培训产业工人,这自然对扩大生产更为便利。另外,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全面推广,又为吴安平联结后世的先进生产力扫清障碍,能借用后世工业体系的部分力量,直接定制标准化配件在本时空组装,可无限量扩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