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民国立志传> 第三十四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2 / 2)

杨洪森与英国亲密起来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抬头,杨洪森开始有计划的转向英国。在海军条约签订后,美国对中国的热情劲消失了。美国对中国的武器出口等开始限制起来,他们并不想继续刺激日本,让本就紧张的远东空气变的更加紧张。中国政府向美国的贷款被否决了,即使是华尔街的金融皇帝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关于这笔借款在与英国银行团交涉中,英国政府直接干涉,使谈判突然终止,英国认为实际借款人并非中国,而是苏俄政府,中国与苏俄政府的关系实在是太紧密了。

即使英国不允许,汇丰银行仍然通过杨洪森这个中间人借款苏俄,与此同时汇丰银行打破行规开始向中国商人提供贷款,这是非常巨大的一次转变,中国的银行业发展迅速,其中杨洪森旗下的恒生银行、德华银行资本更是滚雪球一般的增涨,他们正逼迫这些老牌的外资银行改变。

杨洪森将原协约国在华的银行机构全部吃进,并将通过《银行法案》,组建中央银行之机,将中国几家控制在手中,通过兼并、收购。恒生、德华的分支机构已经进入欧美。中国银行的高速发展,再加上花旗、摩根大通等美资银行进入,汇丰银行在新的形势也唯有改变。通过与杨洪森合作使得他们在远东的各种业务得以顺利展开,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在远东银业的地位。

除了汇丰外,杨洪森还与多家英国银行保持着合作关系。

通过这些与杨洪森有着亲密合作关系银行家,英国政府正在进一步影响着中国的各项政策。

与英国关系的转变说明杨洪森对马六甲航线越来越重视。中国的石油进口正逐步从美国移至波斯湾,对英国石油公司来说这是一次机遇,英国在巴库上面耗费了太多的心血,当苏联一个又一个油田被勘探出来后,他们的心思早就活跃了起来,美国公司可以借杨洪森进入苏俄,为什么他们不可以,作为利益上的交换杨洪森获得了埃及的石油开采权。英荷壳牌石油公司随即加入了伏尔加—乌拉尔油田项目,填补了英国在苏俄石油市场上的空白。

中国能源消费市场中,对于煤炭有依赖远高于石油,为了垄断煤炭业,杨洪森与北方资本集团展开激烈的争夺,最终杨洪森如愿以偿。两江集团给那些企业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大量的机械设备被用于矿山生产中,对于煤矿生产工人来说他们得到直接好处就是工资及福利待遇大幅提高。对于那些生产标兵,公司给予重奖,对于那些技术人员加入公司便能得到了一套房子。这使得很多北方老牌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一夜之间几乎被挖空。

此时,中国人的专利和商标意识不是不强,而是根本就没有,而开化了的日本人好像也不比中国人强上多少,杨洪森开始了第一轮抢注活动。为此,很多企业都遭遇到了黑手。

北方官僚资本集团当然不甘心就这么被南方佬打败,他们在国会也有代理人。

共和党人已经感觉到了口袋越来越紧,他们首先在金融领域遭遇到了惨败,由于《银行法案》钱庄逐渐被联合银行所取代,面对两江集团进攻,他们纷纷败下阵来,接着他们的金融实体遭到恶性收购,或者被政府强行关破、拍卖。对于政党来说没有充足的经费就无法正常的运作,而且在竞选中必然处于劣势。

共和党正面临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在处理他的问题上杨洪森与孙中山截然两样,他一步一步的紧逼,共和党只好一步一步的后退,不管是金钱还是军队,共和党手中一样也没有。代总统黎元洪正在享受着报复的快感。

共和党已经算是彻底玩完了,以后不会再有什么共和党了。

民主党人担心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但作为党魁黎元洪缺少那种高度的责任心和危机感。

杨洪森已经私下交流时提到了提前进行大选的事,黎元洪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