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雍自即位之时至今已有二十九年,其中为赵王二十七年,退位后为主父两年。不同于之前任何一个君王,赵雍在这二十九年的时间里,大多时间是骑着战马不停的巡视着赵国的疆土,了解各地的风土情貌。相比于王宫内的森严制度,他更喜欢的马背上上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邯郸对他来说倒是并不亲近,每年他只会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停留,随即又开始新的征程。
久而久之,赵雍这个赵王对于大臣们来说竟然有些陌生。国中大小事务,除非有极其重要的大事会快马报于赵雍的行辕处置,寻常的则由相邦与三卿相议,最后处置后再快马报于赵雍,这也便造成了赵国相权极重的局面,而赵王牢牢掌握的只是军权。
不得不说赵雍极有识人之明,他先后倚重过二代相邦,不论是早期的xx君赵豹,还是其后的肥义,都是恭谦谨慎之人,且对赵国忠心耿耿,任内都是一心为国并无私心。这也让赵国虽然君王常年不在国中,却始终能保持着高度的君主集权的原因所在。
可赵雍退位以后,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他不再是赵国的大王了,而是听上去新鲜至极的“赵主父”,大王却是王座上一个不知所措的小孩子,大臣们所恪守的职守向来都是向君王尽忠,可偏偏赵国却出现了两个君王,一个居于社稷安于宫内,一个在外统率大军自处征发。
自夏x建朝称王后,大到天子,小到五十里小国,历代君王都是位及而终的。除非遇见了叛乱这种事情,没有听过哪个君王会心甘情愿的从高高在上的君位上退下来,赵雍此举到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天下人侧目,也同样让赵国的臣子们不知何从。
幸好极为的赵何虽然年幼,却为人聪敏异常,再加上谦虚好学,在朝会议事时大多是座在王座上虚心的听着,不懂的不轻易发言,事后再召来肥义一一询问。在相邦肥义的悉心教导,没用多久赵何对朝中之事逐渐上手,处理起来到也有模有样,朝中的大臣们渐渐也不敢小看这个年轻的赵王。
赵雍在位事长年不在国中,大臣们早就习以为常,如今赵何即位后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只是效忠的对象却从原来的赵雍,变成了如今王座上的赵何。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以公子成为首的公族世家势力,他们在赵雍力主的胡服骑射中深受其害,利益收到了极大的冲击,封地不断被削减,奴婢也被迫释放了大半,还要穿上那些令他们觉得耻辱的胡服出行。不得不说相比较于魏国的李俚变法、秦国的商鞅变化,赵国的胡服骑射却是一场并不彻底的变法,它只是倾向于军事层面,而政治体制上却所动甚少。赵国的公族势力根深蒂固,势力极其庞大,主父的变法虽然重重的打击了他们的势力,却仍然没有消除掉其尾大不掉的隐患。只是在主父为王的时间里,靠着赫赫的军功和高度集中的王权,将这些隐患强行压制了下去,这才让赵国这三十多年里相对其他六国,始终保持着一种很稳发展的势头、
可随着赵何的即位,这些政治嗅觉灵敏的国家蛀虫们很快就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以公子成为首的公族势力,迅速团结到了赵何的身边,他们好不吝啬自己的忠心,满怀希望的等待着年幼的赵王成长起来,为他们向主父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久而久之,在悄然无声中赵国强大的君权已经发生了交接。年轻的赵何在浑然不觉中,已经继承了这个庞大的国家大部分的权利,在他身边,紧密的团结了几乎所有的公卿大臣。主父虽然大军在握,可多调动大军的虎符,也必须出自于他的授予,若无虎符在手,赵国的将军们连一兵一卒都无法调动。
只是无论是赵雍,还是赵何,谁都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地位变化。在赵雍心中,赵何仍旧是那个心爱的儿子,习惯了依赖自己,事事遵从自己的安排;而在赵何心中,赵雍也依旧是那个宠爱自己的父王,习惯了下意识的去听从他的安排,在他面前并没有作为赵王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