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主父你希望我说实话,那作为臣子的我并不赞成。主父,我且问你,你可还记得你当初禅位之时你是怎么说服我和肥义的。”
“自然记得。”赵雍面上的尴尬之色一闪而过,说道:“我当时是想到我长年在外领军,王权长年旁落朝中,难免会生出事端,而且我在外行踪不定,万一有了意外赵国的王位必然会引起许多人窥觑。”
“我赵国只三家分晋后,数次先王暴毙无太子,导致各个公子都是自相残杀,赵国因为内乱不断才国势渐衰。所以我才想在我还活着的死后就送上何儿一程,以免他冒然接手会生出变故,”
楼缓微微叹可口气,道:“我当初和肥义苦苦相劝,你就是不听,只是坚持自己认定的一切。主父你想法很好,王上在国主政,主父你则在外主军。可是你可曾想过,一旦你失去了王位,又远离朝堂,很快就会失去主宰一切的王权,大臣们也会有了新的效忠对象。”
赵雍冷哼一声,道;“说的一点都不错,我几次为手下清功,居然被肥义打了下去。我原本还想肥义为人谦恭忠厚,又对我向来忠心,肯他为相邦,一定会维护我在朝中的声望。却没想到这个家伙竟然处处与我为难,亏我还当他是多年的好兄弟。”
楼缓叹了口气,犹豫了下还是说道;“主父,难道你还不懂吗,肥义他为人忠厚,他之所以效忠于你是因为你是赵王,而他是赵臣。你既然不是赵王了,他效忠的对象也就发生了改变。”
“肥义此人一生为国,他效忠的永远是赵国,而非任何一人。”
可惜这番话根本没有打动赵雍的心,他望着楼缓说道;“这次你就不用跟秦人回去了,留在我身边助我吧。”
楼缓心中微微叹气,却也知道赵雍所说的“助他”是什么意思。
主父之前禅位的一番布置无疑是为了避免赵国出现王位不稳的情况,可如今他自己却又成为了王位不稳的最大因素,就算他并不是想夺回儿子的王位,那也必是要将赵何手中的王权收回己用。
但凡一国之内王权起了争夺,那必然是国乱的开始。只是希望,赵国能成为一个例外。
ps:感谢各位这么久来的陪伴,本来不想说的,可是心中还是有些纠结,纠结到我都有些想放弃了。但想到努力那么久,又舍不得放弃了,于是咬着牙又坚持了下去。
这本书写的很累,很累,可能是因为写的太冷的历史,成绩很惨淡,惨淡的到我每天都不会去看成绩了。现在开始有些后悔当初没听一些编辑和读者的忠告,去写一些比较热的历史时代,否则也不会轮到到现在这种尴尬的处境。我当初写这本书的动机是真的对“大争之世”的战国时代非常感兴趣,所以才想着动笔写一段这个时代不同的历史。如果用心点的读者,不难发现江南在这本书里面花费了很多心血,大到历史主线,小到人物典故细节的推敲,为了写这本书,我专门停过一个月大量的阅读着各种战国史,虽然不敢说了如指掌,但至少也是知之甚详。
可惜还是扑街了,成绩确实很惨淡,以致我每天的写书都成为了一种煎熬,异常的煎熬,每晚都是盯着显示器打着瞌睡,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当初写天生韩信时,虽然收入很低,但是始终有着很多关心的人不断的鼓励和打气。呵呵,现在虽然是买断的书,却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连一点像样点的意见都没有了,每天只是闭关熬出章节交稿,我想编辑看见我这成绩,大概都打算放弃我了,基本对我不闻不问。
恩,这本煎熬完了,下本我会找个合适的历史时代开始故事,不会再挑选一个冷的不能再冷的历史时代了,这本书就是很惨痛的教训。不管你下多大功夫,花了多少心血,你写的东西没人感兴趣,终究是要扑街的。以前很多人给我提过意见,让我不要写战国时代,可我终究固执的没有听从,现在尝到代价了。
牢骚发完了,继续码字去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还是要继续写下去的,我没有半途而废的习惯。白天上班,晚上的时间全磨在书里了,人生就是这么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