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紧紧的抱着身下的男人,虽然透过头盔可以感受到外面呼呼的风声,但是却没有感到一丝冷意,从他的身上传来的暖暖的热度,仿佛穿透了两人的衣服,包裹着自己。-< >- .
“抱紧我,我们要在这个山边寻找上升的风提高高度,然后我带你飞到长安城的上空去看看美景”
“好,你想怎么飞都行,我听你的”
滑翔翼在不停的在山边盘旋飞行攀升高度,要飞到长安城的上空,不能够飞的太低,至少也要在一千米以上,不然有那个突然发现一个怪异的大鸟在天上,那还不造成轰动才怪。
其实滑翔翼的飞行要经过很多次的练习,还要掌握各地的气候条件,不能随意的进入陌生的环境中飞行,那样很可能会因为不熟悉气候而碰到乱气流造成危险。
不过秦轩之所以不在乎这些,是因为就算出现自己掌握不了的气流也没关系,有超级汽车,随时都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对于李玫,如果真要飞这个滑翔翼,至少在没有自己的陪同下,是暂时不会叫她单独飞行,就算是有备用伞,那也是比较危险的。
如果是动力滑翔翼,那么就要安全的多,最少起飞和天气条件要比无动力的滑翔翼好的多,如果风速超过每秒六米,那么就不适合飞行了。
滑翔翼在起飞后有没有风都不重要,一旦飞到空中,滑翔翼在飞行的过程中会和空气产生的运动力的作用,就如同无风的天气,你坐在飞速行驶的车上就可以感受到剧烈的风一个道理,这个运动力就可以使滑翔翼自由的翱翔天空。
一般上升的气流多在有水的湖泊和山边较多,湖泊上有蒸发的水汽上升,而山边有风被山阻挡后形成的上升气流,这个对于滑翔翼的上升高度可以省去不少力气。
秦轩带着李玫在这片山脚下来回的旋转飞行,高度不断的攀升,把躲在半山腰偷窥的那个人惊讶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两个人象鹰一样盘旋,越飞越高,没有多一会,就超过了这个人所在的高度,开始是俯瞰,现在需要微微的仰视才可以,这样下去那不一会就飞到自己头顶上去了?
当时想着这两个人可能会滑翔着飞出去,然后会慢慢的降落到远处,看样子现在是想错了,他们根本没有一丝降落的意思,反而是越飞越高。
“我的妈呀,这两个人太厉害了,这和鸟儿一样,一个大纸鸢就可以飞上天,是不是我也可以做个纸鸢试试”
偷窥的这个家伙自言自语的说道,从远处看,这个就是一个看似飞鸟的两个大翅膀结合在一起的的东西,和人们飞的那个鹰形的纸鸢没什么两样,还没有纸鸢做的象鹰,他们能飞,我为什么不能呢?
其实这个时代的鸢不只是纸做的,很多都是比较轻薄的丝织品来做鸢,按照蝴蝶、老鹰等动物的形状做出来,在画上图案就可以飞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古人称老鹰为鸢,所以制作的风筝都称为鸢,既然纸鸢可以飞上天,那么只要做的鸢够大,那也可以把人带上天。
很多东西只要受到了启发,就有人会去尝试,唐代以前风筝多是用在军事上,墨翟发明了木鸢,他的弟子公输班(鲁班)用竹子做出了竹鸢。
南朝时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这是正史中提到的最早的风筝,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五百四十九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但是风筝在中国是有很早的历史了,至少在公元前就已经有了,到了现在的唐朝,春天出去放风筝已经成了皇宫和百姓必须的娱乐项目。
此时的秦轩和李玫两个人已经开始朝着长安城飞去,现在的高度差不多有两千米左右,他们放在山脚下的马车和马匹都看不清楚了,就是一个小黑点。
“静远,在现在有多高,地上的东西都看不到了”
“现在有大约两里左右的高度,给你这个,拿着看”
秦轩一只手拿出一个望远镜出来递给了背上的李玫,这个高度必须使用望远镜才能看清楚地面的东西,如果滑翔翼用于军事侦察,也必须配备望远镜才行。
在空中一百米的高度,人眼看地下的人就很小很小,两千米基本人眼基本看不到地上的人了,就算在五百到一千米的高度,一样看的不是很清楚,人和蚂蚁一样大小。
就是如此的高度,当飞到长安城的上空时,还是被长安城的景象给震撼了一下,李玫更是大呼小叫的拿着望远镜四处的看,简直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进城一般。
高空鸟瞰长安城,就如同一个军旗的棋盘,坊间如同棋盘上的棋子,不用望远镜基本看不到什么人,坊间都是小小的方块,排列的十分整齐,都是方方正正的,没有一丝凌乱。
从空中观看,才能感受到白居易那首《登观音台望城》里的意境:“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静远,我看到了怜月楼了”
“有没有看到他们在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外面没几个人,屋里的又看不到呢”
目前的高度大约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如果有人抬头看天的话,应该可以看到滑翔翼,毕竟有十几米的翼展,和秦轩前世时的一些舰载战机差不多大小,不过这个高度看滑翔翼就很小,不注意或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