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大清兴衰录> 第8章 康熙和吴三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康熙和吴三桂(1 / 2)

第8章康熙和吴三桂

我们按照次序来,首先是西南问题。

我们该把目光聚焦到我们的老朋友——吴三桂同学。

鳌拜的事情,相比吴三桂即将要给清王朝造成的困扰,只能算是一个芝麻大的小事情,毕竟鳌拜只是个武将,头脑比较简单,而且只是想多在首辅的位置上干几年而已。在孝庄的布局之下,鳌拜根本逃不出康熙的手掌心。

吴三桂就不同了,他镇守云南,是有兵权的,而且兵权还不小,有精兵二十万,这二十万还都是能征惯战的部队。除此之外,他还和其他两个人——尚可喜、耿继茂结成了同盟。

而且为了让吴三桂等人死心塌地,清政府表示,吴三桂、耿继茂、尚可喜三个人可以分别世代镇守云南、福建和广东。也就是说,对于吴三桂等人,当年是清政府亲自和他们签订了长期合同。

在四位大臣辅政的时期,国家还不是特别太平,加上清朝内部的一些矛盾,所以吴三桂的问题,属于次要矛盾。

但是等到鳌拜的事情也搞定了之后,吴三桂等三个人的问题,就不是次要问题了。

首先必须要声明的是,吴三桂等三个人的事情,是清政府首先不讲信用的,虽然康熙有他的苦衷。

当年要用吴三桂的时候,清政府一拍脑袋,许诺了吴三桂等三人世袭罔替的合同工编制,可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了康熙时代,康熙皇帝发现,当年的政策已经完全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

虽然吴三桂名声不好,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用鸟尽弓藏来形容清政府对吴三桂的态度,还是比较合适的评价。当然这也是历朝历代开国之后,经常出现的一个政治问题。

在谈吴三桂之前,我们首先讲一讲“鸟尽弓藏”这个政治问题。

鸟尽弓藏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翻开中国历史,可以说一抓一大把。

远的如刘邦,他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刘邦当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弱韩信的势力,后来更是将韩信诱至长乐宫砍头。除了韩信,其他的如燕王藏荼、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全部被刘邦砍了头。

近的么,比如前朝太祖朱元璋,成功当上皇帝之后,借着反贪大旗,把功臣几乎屠戮殆尽,就没留下几个活口。

稍微仁慈一点的,比如宋太祖,因为在这个事情上处理的比较妥当,留下了“杯酒释兵权”的美名。

所以说,历朝历代,功臣的特权是一定要回收的,所需要选择的只不过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除了担心自己死了之后,自己的儿子镇不住这帮功臣以外,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资源分配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首先,任何一个领导人上台,他第一件想做的事,绝不是为自己找女人(如果真有这种人,基本这种人扛不住几年就没了),而是将之前对民众的承诺一一实现,很简单的原因啊,他知道自己怎么得天下的,他不兑现承诺很快就有第二个自己起来的。

这第一次资源分配会消耗掉这个领导绝大多数的资源,剩下的就是如何犒劳下属了,就是所谓的功臣。要知道,这帮人可是手里有真家伙的,喂不好就要自己的命了。

so,很明了了,如果资源很充足的情况,那就不杀功臣了呗,大家一起嗨皮嗨皮的多好啊,一起回忆回忆革命往事,给小姑娘讲讲过去的故事,上演一出英雄美人黄昏恋。。。

但问题是,大部分朝代开国的时候,资源都很不充足。比如刘邦,在刘邦得天下之前,秦朝经过几十年的统一战争才统一了国家,结果还没休整几年,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再经过将近10年的战争之后,才最终完成了统一。刘邦得天下之后,那是真穷啊,你要不把韩信等人干掉,他们还等着过好日子呢,地主家是真没有余粮啊!同理朱元璋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而相对比较富裕的唐宋,这种情况要稍微好一些,对功臣的分配上,也相对来说要做的好一点,加上生产力的进步,很快就可以回血复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