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嘴里嚼着各色吃食,口袋里都是鼓鼓囊囊的,装着糖子、瓜子、花生、小鞭炮。往年小孩拜年,大人都是给伢子一小挂鞭炮、妹子几粒糖、一把瓜子花生应个景。
黄泥坪李家虽然是从修水逃兵灾过来的,但百八十年的婚丧嫁娶,早和隔壁的青泥坪、金沅段融为一体了。去年自家的孩子们都很争气,大人也高兴,青泥坪、金沅段的孩子们来拜年,都给大挂的鞭炮,糖子、果子更是抓了一把又一把。
李家明他们一帮小孩跟着四哥,对,没错,是跟着四哥(他是家族内最出色的子弟,哪怕是大哥、二哥都是他的跟班)去隔壁屋场(小村落)拜年,则是景象稍有不同。
毛砣、细狗他们自是得到孩子的待遇,家家户户给鞭炮、糖子、果子,然后再跟着另外一帮伢子(妹子)大呼小叫追追打打,玩得忙不亦乐乎。大哥、二哥、三哥、二姐、三姐在大人们眼里是半大伢子(妹子),哪怕大哥、二哥已经成年了,也只是不象哄孩子高兴般地给鞭炮、糖子、果子,而是招待他们坐下喝茶、吃果子。如果家里有其他客人,就由年纪相仿的伢子领到隔壁房间里招待。
李家德和李家明则待遇特殊,家里没客人,大家都坐在堂屋里喝茶、吃果子;若是家里有客人,长辈们会将他俩拉住,客气地请到八仙桌或大圆桌旁与客人坐一起。若是家里有读书伢子、妹子的,读初中的会过来与有荣焉地叫‘家德‘,读小学的则叫完‘家德哥‘外,还会以一种敬畏的表情叫‘家明‘或是‘家明哥‘。
银子滩村就这么大,有几个不认识李家德的,又有几个没听过突然冒出来的李家明?这两兄弟恭恭敬敬地叫着长辈们,说着过年的吉祥话,着实让这些长辈高兴、自豪。
在附近几个屋场拜完年,第二天一大早,包括大哥、二哥在内的孩子们都跟着各自大人去外婆家。农村里规矩大,初一是给附近的人家拜年,初二则必须去外婆家拜年。如果换成以前,李家明能带着小妹在外婆家住到开学边,但今年不行了。父亲出去了打工,家里就需要李家明代表父亲来招待客人,给外公、外婆、舅舅、舅妈拜完年,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带着一定要跟着他的小妹回家。
说是招待客人,其实也就是白吃白喝。招待客人的糖果、酒都是二婶买好分三个果盘装,表示这是三兄弟在款待客人;请客人吃饭也是由二婶带着二姐张罗;而李家明就负责陪二伯坐在桌上、火盆边,听他和亲戚们的夸奖。跟他一样境遇的,还有一个李家德,两兄弟每日跟着大伯、二伯在堂屋里进进出出,迎送着****拜年的亲戚、朋友。
李家是小姓,在崇乡只有姻亲而无族亲,忙到初五的下午,送走了最后几位酒足饭饱的客人,李家明的陪客之旅算是基本完成。二婶也开始收拾礼物,准备明天让二伯去自己姐妹家、及李家明父亲的师傅家拜年。至于李家明这伢子,那就别跟着去了,他父亲的师傅住在罗坊村的山里边,下了公路还要走几里山路,人家不会见怪李传林礼到人未到的。
到了半下午,正在看满妹、小妹她们玩老鹰抓小鸡的李家明,突然愣住了又释然,连忙迎上去笑道:“王叔叔,过年好,祝您新年里发大财!”
“家明啊,你二伯在家吗?”
“在在在,请进,您请进。二伯,王叔叔来了!”
李家明象个小大人一般,将拎着礼物的王老板迎进了堂屋,正在睡房里商量走亲戚的二伯连忙出来,见到自己老板也愣了下神。
“王老板,您怎么来了?快坐,快请坐!”
二伯将衣冠楚楚但手指上戴着大金戒指、新西装袖子上没拆商标、浑身透出暴发户味道的王老板让到八仙桌边,李家明也极有眼色地去跟二婶一起准备糖果、酒。
“二婶,摆这些,这些不要了“,李家明小声说着,快手快脚地将果盘里的糖果全部换成了四叔、父亲寄回来的,还拿了瓶二伯用来招待他岳父的‘四特酒‘,换下了二婶手里的‘锦江酒‘。
“家明,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