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东北降世 帝都风云 第16章 赴京赶考,多睿衮两箭定情大玉儿
5月11日。奉天城外,南门。
金玉公主依然是一身金装,端坐马上,看着众人骑马弛来,远远见那多睿衮,几个月不见,又黑了不少,一路风尘仆仆。
众人见金玉公主亲来迎接,都把目光投向多睿衮,多睿衮委屈道:“真不是我通知她的,我又不会分身术......”
“父王知道你们回来了,特地让我出城迎接......”金玉公主倒是落落大方。
“哦---”文清嘻嘻笑道:“明白,明白!”
“父王在府内估计等着急了,咱们走吧---”金玉公主面色微红,当先拨马回城。
“傻愣着干什么,还不跟过去---”文清见多睿衮傻呵呵立在那里,抬脚照着多睿衮的马屁股就是一脚---
“唉唉唉~~~”多睿衮战马吃痛,疾走两步,就赶上了金玉公主的战马,没话找话:“那个,公主,不,大玉儿,最近挺好的啊?”
“嗯---”金玉公主低声点点头。
“呵呵呵---”常羽春在后面看着多睿衮的窘相,都不好意思笑的太放肆……
一行人驰马进入奉天城,中原此时已经逐渐进入夏季,但东北还留在春天的尾巴里,正是东北最好的季节,来来往往进出奉天的商队就更多了,小半年过去,这奉天城比文清等人去年刚来时,更加繁华热闹了不少。
正往东王府走,见金香公主在孔云亮的陪同下,满面红光,骑马立在那里,目送一个大车队缓缓离开,向奉天城西门行去。
这个大车队,由百余辆大车组成,浩浩荡荡,满载着高粱、玉米、鹿茸等东北特产的货物,每辆大车上,都插着一面绿色的三角旗,上写一个大大的“孔”字。
金香公主看着车队离开,满是依依不舍,见金玉公主带着文清等人行来,一脸羞涩,赶紧迎了过来。
文清心道:这小丫头也知道害羞啊,看来是长大了,怕是前面那车队里,有什么人,让这小姐姐动了春心了......
“弟弟,听说你们这半年在外面,挺风光的?”金香公主平复了一下心情,找了个话题。
“啊,还成吧---打了两个小架---”文清随口应道,这小姐姐,什么时候都不忘了压自己一头。
“真的?”金香公主眼睛一亮,来了精神,催促道:“快给姐姐讲讲---”她只听说文清他们在外面这半年,打了两个胜仗,具体情况,东王也没和她细说,只有姐姐金玉公主知道详情。
“也没什么,就消灭了几百个契丹、蒙古铁骑---”文清满不在乎说道。
“才几百个啊---”金香公主有些失望,契丹、蒙古铁骑至少有20万之众,消灭几百个,九牛一毛,确实不算什么。
“我师侄常羽春顺便击败了契丹和蒙古两个五级强者---”文清见金香公主不以为然,补充道。
“啊!这么厉害!”这下,金香公主有些动容了,基本的武林常识她是知道的,这世上只有5级以上高手才能称之为强者,5级以下只能称之为高手,但世间5级强者不会超过100个,契丹、蒙古的5级强者加起来不会超过20个,东北军中,属刘成琦、孔云亮两位叔叔内力修为最高,但也没能在战场上一对一战胜过契丹、蒙古的五级强者,就是自己那位,也不见得能做到,没想到常羽春一出马,就击败了两个。看来,父王没有看错人,自己这个弟弟确实是有实力啊!
“走吧,回府再说---”金玉公主笑意盈盈催促道。
##################################################
众人回到王府,客厅内,东王非常高兴,看文清又壮实了些,加之听说众人在外面小半年的经历感受,所作所为,倍感欣慰,没想到文清在东北军中,小试牛刀,就加强了大清关和青云关的防御,大清关外、白城外两战,连续击退契丹耶律虎、蒙古铁尔博两位5级强者,其中耶律虎更是5级中阶的强者,令东北军士气大振。
虽说文清在军中历练时间不长,但已经获得了东北军上下的初步认可,建立了威信,东北军得文清之助,守住东北当不成问题,他日兵出东北,横扫草原,也不是没有可能!
东王听罢张良介绍(这种事文清是懒得去讲的),转脸对文清说道:“你不是要去那帝都洛阳吗,机会来了---”
“真的?”文清眼睛一亮,难道皇帝要比武招驸马?不对不对,那皇帝60多岁了,没有这么小的女儿,比武招亲也是招孙女婿。
正胡思乱想间,东王解释道:“今年的文举和武举考试,就要开始了,定在7-8月间,你准备准备,去帝都洛阳参加考试吧。具体的事情,本王会帮你打点和安排好---”
“哦---谢谢东王!”以前,文清听张良说过,大汉帝国为培养、招揽人才,会定期举行一次考试,每次考试,不但大汉帝国内部的才子、武生会参加,就连九州上,其他地区的人,也会来凑热闹。
只是,当时张良讲给文清听的时候,文清觉得这都是八杆子打不着,将来的事,哪有心思听这些,基本上是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
“那个,师兄啊---”回到屋内,文清满脸堆笑,把张良拉过来,央求道:“您要不再把这文举武举考试的事,再跟我说说?”
“之前讲的,你都当耳旁风了吧?”张良白他一眼。
“哪能呢---”文清赶紧嘿嘿笑道:“就是里面有些细节,还请师兄多给介绍介绍。”
“我大汉帝国,取材不拘一格,通常有三种方式,”张良心里也知道,自己这个师弟性情,便详细介绍道:“一是由达官贵人、各大世家推荐,比如东王,就可以直接推荐人,获得一定的官职;二是通过从军,累积战功,就可以逐步提升官职;第三嘛,就是通过这公开参加文举武举考试选拔---”
“这文举武举叫起来太麻烦,不就是高考嘛......”文清插嘴道。
“不过不管哪种方式,一开始都不可能获得太高的官职,后面还要一步步往上升迁,这升迁之路非常漫长,通常没有比较硬的后台,很难爬上去,所以那八大世家子弟,获得升迁的机会就最大。”张良没理他,接着解释道:“这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由礼部,也就是教育部负责,分文举考试、武举考试,天下之间,男女不限,年龄在35岁以下,均可参加---”
“从初选到最后殿前答题,校场比武,前后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每当这个时候,都是帝都洛阳城非常热闹的时节,很多九州上其他国家的青年才俊,也会慕名而来参观,甚至最近几年,这些外国的青年才俊,也会参加考试,特别是这武举考试,外国的年轻高手,战绩还相当惊人。这科考,渐渐成了九州七国展示国力、后备人才储备的舞台,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越来越得到九州七国的重视。”
文清:“为啥不让两门都考?”
张良:“这是教育部的规定!”
文清:“为啥不是一年一次?”
张良:“教育部的规定---”
“这教育部也不懂变通,忒不干人事,等我当了大官,就取消了这教育部......”文清怒道。
和张良贫了半天,文清总算把这“高考”整明白了,现在看来,没去帝都洛阳之前,也没啥好准备的,自己这字写的,跟鸡爪趴的差不多,看来参加文举肯定是没戏,况且本来也只能参加一门考试。
至于这武功嘛,倒是可以试试,不过貌似也获得不了啥好名次。但至少终于可以到帝都洛阳去转转了,文清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现在就动身,早把那名次啥的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
东王府,东王书房。
当日晚上,东王把文清叫到书房,郑重递给文清两封信:“我儿把这两封信带着,一封交给文相朱家家主朱元晦,一封交给武相刘家家主刘光武,相信看在本王的面子上,他们自会照护好你。即使我儿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帝都洛阳,先混个一官半职,相信也不是难事---”
“好!”文清伸手接过书信,小心收入怀中。
见文清收下书信,东王顿了顿,又详细介绍道:
“我儿可能也听说,本王的武功传自刘家,和刘家又有血缘关系,所以一直以来,本王跟中原八大家的刘家关系不错,至于中原八大家的另一个文相朱家,本王本就是朱家的女婿,又跟他们有过一段渊源,关系自也不错。
当年辅佐父皇夺镝登基的朱家家主朱太公,前几年已然过世,目前朱家家主正是我岳父朱元晦,之前已经继承朱太公官职,官拜文相。
至于中原八大家的其他几家,只有孔家和本王关系不错,主要源于孔家在东北,有很多贸易,需要本王这边帮忙罩着。剩下五家,关系错综复杂,不提也罢。
不过目前朝廷内部,关系复杂,各大世家之间盘根错节,我儿西去洛阳,尽量不要惹事生非,得罪了哪一家,都可能得罪一片人。
目前,除了武相刘光武,文相朱元晦外,在位的几个朝廷重臣:
司马家家主---司马述,官拜兵部尚书。
独孤家家主---独孤如愿,官拜刑部尚书。
朱家家主朱元晦的三子---朱宽公,官拜工部尚书。
王家家主---王介甫,官拜户部尚书。
赵家家主---赵廷宜,官拜吏部尚书。
孔家家主---孔文举,官拜礼部尚书,也就是这次科举考试的管理部门---你所说的教育部。
可以说,八大世家除了西蜀唐家,在朝中的势力都不容小觑。
本王几个兄弟,本王和四弟关系较好,下一辈的王子中,大哥家的大王子勇庆,为人忠厚,至于二王子广庆嘛,你尽量不要招惹---”
“哦,知道了---”文清漫不经心点头答应,心道:这东王和几大世家、诸位王子之间的关系,还真是错综复杂啊,刘家、朱家自是不必多说。难怪孔家派了一个5级强者贴身护卫,原来东王和孔家还有这层关系。嘴上却嬉皮笑脸,说道:“您还有没有啥相好的信,我也一并送了?”
“你这小孩子哪那么多花花肠子......”东王笑骂道:“对了,我儿对外的身份就是大清关的一个营长,如果有人追查下来,自会查到我儿是金弼术的外甥,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应该不会查到你和本王的这层关系,做人还是要低调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