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左城东郊,一片漆黑的旷野里有黑影晃动,那是悄悄向城南大营摸去的前锋队伍,奉西阳王之命为主力开路,铲除沿路可能存在的敌军暗哨。
一般而言,一支军队宿营之后,至少要在四周布设岗哨,有明有暗,以此作为大营耳目,随时提防敌人偷袭。
白日,派游骑承担放哨、警戒任务,一旦发现有敌人来袭,游骑立刻往大营方向赶,边跑边吹号角示警,因为是白天,所以游骑警戒地点距离大营至少要超过十里。
这样的距离对于策马疾驰的骑兵说不算远,所以十里已经是很短的距离,留给大营的应对时间很短,故而外出警戒的游骑通常距离大营超过二十里。
到了晚上,因为视线差,加上为了提防敌军摸哨抓俘虏,明暗哨距离大营一般是数里左右,一旦有风吹草动,明暗哨就会吹响号角或者敲起锣,用声响为大营示警。
此时,摸向左城南郊大营的前锋队伍当然遇到了暗哨,不过暗哨并没有吹响号角,而是成了对方的向导,带领不速之客在野草丛中行进,悄悄绕开别的明暗哨,向大营慢慢靠近。
所谓里应外合,当然要“里”、“外“相互配合,如期抵达的不速之客,为了在行踪暴露前尽可能接近敌营,当然需要有人做内应带路,毕竟承担夜间警戒任务的明暗哨一般不会全都是同一支队伍所属。
作为内应的行军总管贺兰宽,其部下今夜只承担部分警戒任务,所以散布在大营东面的明暗哨,不全是他的人,只有靠着贺兰宽安排的人带路,不速之客们才能尽可能接近敌营。
能绕过去的岗哨就绕过去,绕不过去的就偷偷拔掉,时间飞快流逝,转眼已是凌晨三点,前锋已经逼近大营东侧不到一里距离,主力队伍也接踵而至。
亲自领兵搞偷袭的西阳王宇文温,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又拿起千里镜观察了一下敌营,没有下令发动进攻,而是在等。
他在等前去接头的人带回贺兰宽的凭证,这是双方约定的步骤,为了确保里应外合的夜袭成功,抵达大营外的宇文温要确定贺兰宽没出事,才会发动进攻。
任何所谓完美的计划,在实施起来时都可能遇到难以预料的变化,一旦处置不当会功败垂成。
行事一向“大胆策划、谨慎实施”的宇文温,即便经常行险,却不代表临战时大大咧咧。
不一会,宇文温勉强看到敌军营栅处有人翻出来,一旁的箭楼上,哨兵没有任何反应。
来人将贺兰宽的部下带到,那人手中有纸条,王府中尉全有接手,转交给宇文温,因为光线暗,宇文温将纸条几乎凑到眼前。
见着上面写着“么么哒”三个字,松了口气。
“么么哒”是宇文温和贺兰宽约定的暗号,由之前冒险入营的信使口头传达,是这个时代不可能会有的词汇,现在,宇文温知道贺兰宽那边没问题,于是下令准备进攻。
夜袭,一般来说难度较大,首先是营养不良的缘故导致很多人夜间视力下降,俗称“雀蒙眼”,然后就是夜间行军很容易掉队,导致队伍走到目的地时非战斗减员严重,所以能够参与夜袭的士兵都是精锐。
但对于宇文温麾下兵马来说,夜袭并不太困难,年初搞过两次大规模夜袭,打得敌军落花流水,所以大家经验丰富,信心十足。
有号称“不败”的西阳王亲自指挥夜袭,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包括火矢在内的易燃之物早已准备就绪,担任爆破手的士兵背着轰天雷向敌营近,要将营栅爆破,其后是负责“先登”的骁勇之士,弓箭手们随后跟进,要射出火矢点燃敌营。
之后是骑兵,要等己方先登破营之后,冲入敌营到处点火制造混乱。
敌营绵延数里,己方兵力并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一口吃掉这么多敌人很难,所以快速破敌的诀窍就是制造混乱和恐慌,让那些从睡梦中惊醒的敌兵吓得四散奔逃,全军瞬间崩溃。
如果有可能,把敌军主帅或主要将领干掉,到时四处溃散的敌兵没了统一指挥,要么如鸟兽散,要么老老实实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