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蒙蒙亮,小辽水南岸,周军士兵推着许多四轮车向河边冲去,待得车辆停稳,他们熟练的将车辆“拆解”,一座座便桥就这么“长”了出来,向北岸延伸而去。
“便携式折叠桥”,装在名为“紫骝马”的四轮马车上,因为“紫骝马”坚固可靠、越野能力强,所以这种过河便桥,可以随着骑兵一起行军。
行军途中,遇到水较深的河流,靠着“便携式折叠桥”,可以让军队在较短时间内渡河。
现在,便桥成了南岸周军渡河进攻北岸高句丽军的唯一通道,很容易遭到北岸敌军的破坏,所以不等桥梁抵达北岸,一些周军士兵便先行泅水渡河。
训练有素的士兵,即便身着铠甲、佩挂武器,依旧在湍急的河流中奋力向前游去,然而他们还未游到对岸,高句丽骑兵已经杀到。
于回师途中驻扎新城外的高句丽大军,虽然惊讶于周军来得如此之快,却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密切注意着小辽水南岸周军动态,所以见着周军渡河,很快就做出反应。
高句丽军不打算来个“半渡而击”,他们不打算让周军在北岸站稳脚跟,所以此时快速接近河边的骑兵们纷纷弯弓搭箭,准备先射后砍。
一字排开的骑兵气势汹汹,却被呼啸而来的金属弹丸撕成残肢断臂。
南岸一字排开的轻炮,向北岸倾泻着散弹,这种散弹炮弹有长弹托,能确保炮弹出膛后,至少飞过一段距离,其内的大量弹丸才会散开,所以即便炮口前方河内有周军士兵,也不用担心误伤。
两轮炮击过后,北岸高句丽骑兵已经人仰马翻、伤亡大半,幸存者之中尚未坠马的人,调转马头立刻逃亡。
趁此机会,渡河周兵登上北岸,顾不得身上湿漉漉,拿起武器开始集结,结成一个个方阵,护卫即将靠岸的便桥。
与此同时,更多的高句丽骑兵赶来,径直向着仓促结阵的周兵发动冲锋。
两军即将交战,南岸的轻炮无法发炮,而渡河的周兵作为先登,早就做好了浴血奋战的准备,前两排士兵手持长矛,保持横队队型向前出击,勇敢迎向呼啸而来的敌骑。
他们要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拒马,为同袍完善阵型争取时间,并拉开足够的距离,避免冲锋的骑兵连人带马一起撞入人群之中,造成己方大量伤亡。
渐渐逼近的高句丽骑兵在马上放箭,箭矢纷纷命中这些前出的周兵,但他们身上厚厚的铠甲挡住了箭矢,虽然几乎人人身中数箭,大部分人却安然无恙。
排好队形之后,周兵侧身,一手持矛,矛头指向前上方,矛尾着地,另一只手掏出个油布包,用嘴咬着油布一角将其打开,掏出一把把双管手铳。
这些双管手铳为簧轮发火,已经事前装好弹药,周兵们握着手铳,拨开击锤,然后将铳口对准来袭敌骑。
双方距离快速缩短,接连射出几轮箭的高句丽骑兵弃弓握槊,口中不断发出怪叫,即是鼓舞己方士气,也是为了恐吓面前的周兵。
一手持矛一手持火铳的周兵,面对越来越近的敌骑,并没有一人擅自扣动扳机,待得双方距离已经不到二十步,随着一声声“发射”喊起,爆豆般的声音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