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皇宫,宇文温与入宫觐见的杨济交谈,杨济之前在河套地区操练军队,忙得不可开交,前日刚回到长安,今天就被宇文温召入皇宫问话。
“这《西行记》,你何时能修改好?”
杨济闻言面露难色:“陛下,微臣军务繁忙,实在是....”
话还没说完,就被宇文温堵了回去:“那就加班呗。”
完全是一副吝啬东主要求掌柜、伙计无偿加班的嘴脸,杨济对此只能表态:“微臣明白,定会在期限前,将初稿修改好。”
“你要抓紧,这本书,明年开春一定要出版,至于版权...算你四成。”
“陛下,微臣岂敢与陛下分版权....”
“无妨,反正《西游记》不是朕写的,如今借鉴一二,你出了力,就该有。”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做诗《贾生》,说起汉文帝召见名儒贾谊的事情: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如今,周天子召见“杨生”,不问苍生问“西游”,让“杨生”觉得有些啼笑皆非。
宇文温大概能猜出杨济心中所想,特地强调:
“这件事很重要,你莫要不当一回事,舆论讲的是潜移默化,不然光靠官府张榜宣传,措辞各种假大空,你觉得百姓能听进去多少?”
“百姓基本上大字不识一个,看不懂文字,只会听故事,或者看表演,所以朝廷的宣传,要在这两个方面做文章。”
“戏班的表演,说书人讲故事,那就是最好的宣传方式,《西游记》的故事,一开始也没那么复杂,全靠无数说书人完善,才逐渐成形。”
“从唐初的《三藏法师传》,到明初的《西游记平话》,再到后面吴承恩的《西游记》,历经数百年的积累、提炼,这样一部名著,受百姓欢迎是显而易见的事,怎么能不好好借鉴一下?”
“让百姓知道,西域原来有这么多国家,有这么多风土人情,这些国家也很富庶,地域辽阔,有山有水,不是什么去了必死之地。”
“将来朝廷经营西域,出征将士还有百姓们才不会畏之如虎,唱什么《无向河中浪死歌》...”
听到这里,杨济一愣:“陛下,莫非要对河中用兵?”
河中地区很远,在连突厥都没搞定的情况下对河中用兵,那是要出大事的,杨济就怕这位志得意满,飘飘然,不顾一切搞什么“河中之役”。
“你想太多了,贪多嚼不烂。”宇文温很淡定的喝了杯茶,“南中、岭南、辽东,都还没有消化,湖广熟都没做到,河中?等你儿子为朕的儿子效命时再说吧。”
杨济听了,赶紧认错:“是微臣妄言了....”
“但提前做宣传,总是没有错,而且,你不要老是把目光放在陆地上。”
宇文温说着说着,又开始宣传海权无敌:“去波斯,不一定要走陆路,走海路也是一样的,若以做买卖而言,更方便。”
“三宝太监下西洋,那么大的船队,可以运载多少货物?这些货物若以马队、驼队转运,运得了么?”
“货物是这般,军队也是如此,一万兵马去波斯,走海路,只需要提前布置沿线港口,备好物资,那么风信起,就可以出行,半年时间就到,若走陆路,你觉得这一万兵马能走到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