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科幻小说>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三百五十二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二章(1 / 2)

为了解决农业落后局面,华国使用机械、化肥和水利三大法宝,以五大政策促进农业转型,最终实现粮食产量超过美国。

华灯初上,广场上灯火通明,造型古朴的路灯本身就是一种风景。身穿五颜六色服装的人群聚集到广场上,或散步,或聊天,或观看艺人自发组织的表演,罗斯福觉得,只看人群的服饰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华国本身就是纺织业最大的市场,工业化开始后,传统的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分工更加明确和收入迅速增加使百姓手里有更多的钱,来装饰自己的外表。布匹的作用从御寒遮掩扩展到修饰,人们更多的注重服饰的造型、颜色等等,许多流行元素通过服饰来体现。

纺织业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锋,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强大,纺织企业成为华国数量最多的企业,吸纳了众多劳动人口,提供最多的工作机会。据统计,华国拥有超过十万家大小纺织企业,利用棉麻、羊毛、鸭绒、皮革等原材料制造无数的工业产品。从事纺织业的直接就业人口达到550万,间接就业人口超过1500万,位居各行业首位。

内部巨大的市场使华国纺织工业的产能仿佛没有充足的时候,不过,根据计算和预测,在1910年后华国内部市场即将饱和,纺织企业要想继续扩大生产,就得向外部寻找新的市场。在殖民地被列强控制,地域市场相对封闭的年代,外部市场需要通过钢铁和大炮来获得。

制约华国纺织业发展的除了市场外,还有原材料来源,华国努力扩展内部原材料渠道,通过棉麻农场、新疆棉花生产基地、北方草原皮革生产基地、人造皮革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每年棉花丰收季节,纺织企业就会派出大量员工,到全国各个棉麻收购点抢夺原材料,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战争。企业员工采取各种手段,抢时间、抢地盘,为了让这种混乱的局面得到控制,不至于棉麻市场失控,纺织业协会要求纺织企业采取价格手段竞争时不得越过规定范围。

只是这样的手段还是不能满足纺织业巨大的胃口,华国每年都要从南美进口大量皮革,从印度、埃及等地进口大量棉麻。那些列强殖民地或者处于列强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其出产的工业原材料受到当地殖民者的严格控制,大部分只能出售给宗主国商人。

以印度棉花为例,每年英国商人都会从印度收集海量的棉花,大部分被英国本土纺织业消化,剩余部分则由英国纺织业协会负责协调出售,他们掌控者国际棉花市场的价格,操纵价格变化,并从中牟取最大的利益。华国纺织企业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从英国商人手里购买棉花。

与石油一样,这样原材料很容易被敌对国家断绝,英国商人在利用华国市场大赚特赚的同时,也在经受战争爆发、失去华国市场的危险。印度、非洲、东南亚等地原本就是英国人的原材料产地,是日不落帝国维持霸主地位的根本,容不得半点威胁。可以想象,一旦战争爆发,华国和协约国将在这些地方展开激烈的争夺,以维持庞大战争机器的运转。

贪婪的华国纺织企业主甚至上书吕梁,要求尽快夺取印度和东南亚等原材料产地,或者中亚地区也可以呀!从在新疆推广棉花种植来看,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生长,气候类似的中亚地区应该也适合,纺织协会曾派出考察团到中亚考察棉花种植,得出的结论是华国应该将整个中亚纳入控制范围,那里是棉花生产的天然宝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