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陆的战火暂时停歇时,远东的日本列岛上仍旧炮火连天,这里的战斗激烈程度不亚于欧洲战场,甚至更加残酷。从伤亡数字上看,这里要远远大于地球的另一边。截止到1910年的8月,日本列岛之战中,日军伤亡人数超过三百三十万,其中常备士兵七十五万,后备兵二百一十五万,平民伤亡大约四十万,当然会有许多伤亡不在统计数字之内。
比如平民的伤亡、武装平民的伤亡,因为战争导致饥饿、伤病等造成的平民死亡,这些恐怕要大于三百万这个数字。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场战争已经耗干了他们的鲜血,所谓的“玉碎”不可能进行到最后一步。日本军部的统治岌岌可危,反对战争的声音越来越大,不少人被华国的强大所震慑,在政府内部,甚至有人直接喊出了“投降”的话,却没有人敢对他怎么样。所有人都知道失败不可避免,天皇代表的皇室和军方政府高层伤亡殆尽后,抵抗的意志事实上已经非常薄弱。
聚集在神户-浦和一线核心地区的一百多万日军也在抵抗和投降之中摇摆,虽然主战派仍旧占据主流,但投降派的声音无法忽视。上层的争端让下层的士兵无可是从,本来就是去了对皇室的信仰,军国主义思想接近崩溃,现在又发现那些将军们竟然有投降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指望他们坚决抵抗。
日军也没有了对抗到底的底气,尽管有一百多万的军队数量,但弹药和粮食奇缺。在华军战略轰炸部队的打击下,日本核心地区的工厂、仓库、道路、桥梁等等遭到巨大的破坏,生产能力降低到冰点。没有外来物资的补充,单凭狭小土地上的产出根本满足不了一百多万士兵的需求,更别说因为征兵和战争造成的农业生产力的破坏。【ㄨ】
华国方面,对日战争开始之后伤亡四万两千名士兵,其中三万五千名伤亡来自于海外军团,以朝鲜军团的损失最大。他们在攻略本州岛的战斗中承担了大量作战任务,几次大型攻坚战中,朝鲜士兵用相对薄弱的火力冲击日军坚固阵地,伤亡随之变大。
在歼灭九州岛的敌军、发起神户之战以前,华军已经向日本列岛排遣一百四十万士兵,其中有四个装甲军。对于华军来说,保证坦克的突击速度,保证炮兵的持续火力,保证空军的不间断轰炸,保证以极低的代价取得胜利。这一切都需要以后勤保障为基础,不是说华军没有了强大的火力优势就不会作战,而是华军的原则就是用火力来碾压。
好在海上运输线非常通畅,华军没有大西洋上运输船被击沉的危险,这片海域完全掌握在华军手里。运输船可以惬意的运送货物,不用担心水下的海狼和水面上的敌军战舰,随意往来于东太平洋和南海。海上运输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运量大,物资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启运,经过波涛汹涌的海洋,抵达港口无数的日本列岛,然后迅速分发到各作战部队手上。
现在华军就在神户以西地区集结兵力,并储备作战物资,超过三个集团军的作战集群,一百一十万左右的兵力猬集在此。三千多辆坦克,五千多门火炮和两千多架飞机是华军最大的依仗,对日作战的最后一仗即将开始。
下士士兵张汉臣贼兮兮的走向军营东北角的“洗头房”,一路上他左瞧右看,生怕别人看出自己的意图。不过拥挤的军营里前往洗头房的士兵不在少数,大部分都不像张汉臣一样拘束,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前往洗头房休闲发泄,也已经成为华军驻日士兵的常态。
果然,几十个帐篷构成的洗头房人满为患,上百名士兵排队等候,每一个帐篷前都排着队,进去之前,首先要向桌子后的宪兵出事证件和一华元的费用——这个费用对于下士士兵来说堪称实惠。
“哈哈,汉臣,叫你来你还扭扭捏捏的不肯来,现在自己倒跑来了!”张汉臣最不愿意看见的事发生了,自己班里的战友、一个老兵阎百川提着裤子从面前的帐篷里走出来,一脸惊喜的看着张汉臣。比起那些老兵,张汉臣是一个月前才从国内抵达日本的补充兵,一时半会还不能适应奇怪的军营生活,这可以谅解,大部分士兵都是这么过来的,一开始就能放开心态的还是少数,毕竟华夏传统道德观抵制所谓的“洗头房”。
同班的另一名战友李德林曾今向自己描述过“洗头房”产生的由来,他看上去要比那些老兵文范的多,大概与他出生于富贵之家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