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个思路,吴帆徽继续开始思索。
米脂县连续三年大旱,百姓穷困潦倒,挣扎在死亡线上,大量的流民出现,延安府所辖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农民造反,不管是米脂县知县大人,还是延安府的知府大人,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件事情了,如何解决流民的问题,如何救济百姓,如何镇压暴乱,如何让地方上稳定下来,才是最为主要的事情。
由此可以理解,知县大人出这个考题,并非是仅仅要求考生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或者说教条式的说明君王要实施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观点,其真正的意思是要继续扩展,那就是如何的实施王道,如何的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个考题,同样符合时局的发展,崇祯皇帝继位之后,大刀阔斧,一举铲除了魏忠贤及其余党,让朝野为之一振,一种清明的气象出现了,尽管此时此刻,朝廷里面清明的气象已经在逐渐的消失,可下面的府州县,不可能很快的感受到,他们依旧是为朝局的变化高兴和欢呼的。
半个时辰之后,吴帆徽脸上露出了第二次的笑容。
他终于开始动笔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语,以及君王要实施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话语,只是占据了开头,字符很少,这仅仅是破题。
接下来的承题,就延伸到了米脂县所遭受的灾荒了,以灾荒蔓延凸显仁政之重要。
起讲和入手,吴帆徽将自身的认识灌输进去,提出仁政需符合各地实际情况,且点名延安府所辖各县情况不一样,解决灾荒和流民以及农民造反之情况也不一样。
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则是吴帆徽发挥的重点了,尽管说这里面的议论,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观点为准,不得越雷池一步,但是从《四书集注》里面找到实施仁政的见解,那是一抓一大把,在每一个观点的后面,吴帆徽都会附上自身之建议和理解。
一个时辰之后,一篇八股文终于完成。
吴帆徽再次的抬头,发现四周很多人都在低头奋笔疾书,这让他有些吃惊。
这样的一篇八股文,耗费接近两个时辰的时间,他都感觉到时间太长了,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写,这些考生是怎么了,难道个个都是学霸,要将朱熹的《四书集注》全部都搬过来吗。
吴帆徽还是有些困惑的,尽管他脑子里的东西很多,可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这大明王朝的考试,就算有着天大的自信,也要注意观察周遭情形的。
看了看四周的情形,吴帆徽再次低头,开始仔细阅读自己写出来的这篇八股文,再次琢磨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之间的联系,细细的推敲,看看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生硬的地方,或者是用词不娴熟的地方。
看了两遍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午时。
吃饭的时间到了,依旧没有什么考生抬头,大部分还是在奋笔疾书。
这让吴帆徽有些抓狂了。
******,难道明朝的读书人个个都是学霸。
拿出麦饼,吴帆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了细嚼慢咽。
两个麦饼下肚,吴帆徽平静下来了,他打算交卷了,自己已经尽力了,若是在这里磨洋工,没有任何的作用,相反还会让自己变得急躁。
吴帆徽很快想到了穿越之前的考试,特别是高考,有些考生整场都是忙乎乎的,几乎都没有抬头,一直到铃声响起,好像还没有做完,但最后分数出来之后,这些考生的成绩并不是很好。
考试需要积累,需要天赋,总是奋笔疾书不一定有用。
吴帆徽只能够这样安慰自己。
午时二刻,吴帆徽第一个站起身,前往大堂交卷了。
礼房的典吏等在大堂的门口。
吴帆徽交卷的时候,看见了典吏吃惊的眼神,可他已经不在乎了,神色平静,交卷之后转身离开。
诸多的考生同样抬头看着吴帆徽,好像是看着一个怪物,要知道考试在申时才会结束,还有接近两个时辰的时间,这个考生如此早就交卷了,难不成是写不出来什么了。
一些考生的眼睛里面甚至有同情甚至是幸灾乐祸的眼神。
吴帆徽根本没有关注这些,他的内心已经很平静了。
走出县衙的时候,吴帆徽看了看周围没有什么人,张嘴狠狠的骂了一句难听的话语,这是什么考试啊,真的是折磨人。
走在回家的路上,吴帆徽的心情不是特别的放松,毕竟这样的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你不知道自己考得怎么样,一切都要看知县大人的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