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小人物的英杰传> 3.袁术的密谋……大概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袁术的密谋……大概吧(1 / 2)

“我能够相信诸君么?”

此时的袁术没有了往日的趾高气昂,不可一世,那双有些浑浊的双眸之中却是多出了些许往日里绝对不可能存在的真诚,或许更准确一些来说,是已经消失了的真诚。

现在的袁术的确可以说几乎是落魄潦倒到了极点。

你可以认为他傲慢自大,你可以认为他目光狭隘,你还可以认为他智商捉急 ” 。

反正不过是一个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失败者,自然没有能力干涉胜利者和后来人之口。

但仔细想想,袁术就真的那么不堪么?

一个如此不堪的人哪怕有着家族的庇护就真的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么?

就算东汉末期是个愈发变得腐朽的时代,但有些基本的法则却是没有改变的。

想要出头,除了要有大机缘之外,还同样要有大气运以及大智慧。毕竟想要出头的人何止千千万,就算袁术赢在了起跑线,如果他真的一无是处那也顶多不过袁遗、孔伷之流,又怎么可能外放数年间便搅动了整个天下的半壁江山。

就好像袁术曾经认识的一位熟人所经历的故事那样。

话说曾有一位袁术的同龄人叫做黄允,来自济阴,应该也是出自诗书之家,而且还从当时的名士,品评人物的本事还要高过许韶许子将这位半仙(话说许子将若不是运气极好评了一只曹孟德,他想在青史中留下大名还真不容易,否则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刘繇就不会用许子将的品评来作为不使用太史慈的借口)的郭泰郭林宗那里得到了不错的评价。

在这里稍稍插上一句,此郭泰自然不是后来做了白波贼领袖的那只郭泰,来自太原郡界休的郭林宗可是能够与刘宽、郑玄相提并论的传奇人物,若不是忧愤郁积于四十二岁算不得高龄的年纪身亡。或许这一位才是并州儒林世家的领袖级人物。

不过需要再提上一句的是,这位郭泰老前辈在品评人的时候与后来的庞统有着相类似的习惯,那就是不做激切而深刻的评论,而且这位老先生对于晚辈和后进人士,甚至是那些“不仁之人”同样没有抛弃,本着治病救人的理念。也会提出一些教诲和鼓励。

由此可知,对于黄允这个属于晚辈的存在,郭泰的评价更多应该还是鼓励性质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黄允也算得到了一个好评,于是很有面子的开始了上洛进京之旅。

不得不说此人当真可以说是深谙此时大汉的为官之道。

按道理来说他这样在地方只能算是小有名气的年轻人,想要在京城洛阳官场的这趟浑水里大展拳脚显然并不容易,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汉官场,要么你的后台够硬比如四世三公级别的袁家和杨家,或者依附于那些名声糟糕但大权在握的宦官;要么则有着极大的名气。让那些眼高于顶的高官显贵们愿意为了名声而折节下交,自然同样可以坐地起价,谋个好出路。

黄允没有投个好胎,不是那些显贵哪怕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自然行不了第一条路,所以只能选择第二条路就算依附于宦官,小卒子和大元帅之间的价码也是截然不同。

于是一番精心准备之下,黄允开始了自己的扬名之旅。

怎么扬名呢?

这又不得不提到贯穿于前后两汉的一个有趣扬名方式:靠拒绝官府征辟来增加名声。

这个习惯其实自古便已有之。某位牛13的人物竟然连尧将国家让给他都不要,反而跑到河边洗耳朵对。说的就是《高士传》里的许由,于是许由立刻成了天下名士,名垂青史。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那个大争之世,良禽择木而栖,君择臣,臣亦择君。但是有了商鞅、孙膑等等一大堆的例子,所以想要拒绝征辟你就要跑到深山之中,否则一定会被咔嚓掉的。

不能为我所用的贤才只能是死人,否则落入敌人之手那将是我国的灾难!

幸亏现在是和平年代,否则你连跳个槽都会有生命危险。

后来刘邦建立了大汉国。哪怕就算说得再如何天花乱坠,也是终结了项羽那通过分封从而重新回到大争之世的群雄并起的局面,纵然短时间内连续两次的打击令六国的余孽终于丧失了原本所拥有的巨大能量,但终究还是有些遗老遗少憎恶着新生的这个政权。

再加上一群厌恶了战争也厌恶了人世的隐士,让刘邦征召天下贤才共建国家的计划执行的并不顺利。

于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曾经有四位贤者(闲者?)因为战乱躲到了商山之中这商山距离长安并不算远,刘邦建国后自然很容易便听说了这四位的故事,于是便派人前往征辟。可是这四个人觉得山里的生活挺好,空气清新没有雾霾,食物丰富且天然无污染,当真是人间仙境,在这里生活或许可以冲击一下百岁老人的殊荣。

当然也有可能是刘邦那对待贤才糟糕的态度传进了这四位的耳朵里,他们担心去了刘邦那里不但受不到重视,反而还要备受刁难,到时候是走还是留呢?

走,怕遭到报复;留,这自尊心承受不住。

刘邦这样的前科可不止一次两次,当真是远近皆知。

刘邦那个时候已经统一了天下,自然不需要担心贤才外流反伤自身的问题,反而需要用一种宽容的姿态来延续刘邦一直以来的良好形象,结果这商山四皓总算是可以继续山泉有点田。

后来据说因为刘邦觉得汉惠帝本事不够,想要废了自己这个和吕后生的儿子的继承权当然也有人说那是司马迁的曲笔,其实刘邦真正担心的是自己那个凶悍且手腕高超还敢给他戴帽子的老婆吕后。具体如何莫衷一是,反正刘邦说出口的应该还是废太子的问题。

于是吕后急了,嗯,能不急么。毕竟她吕家未来的富贵荣华可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急了的吕后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半仙谋主张良,嗯,就是那位壶中仙赤松子的徒弟姬良。

结果商山四皓就这样被与他们似乎不清不楚的姬良给请了出来,成了汉惠帝刘盈身边的吉祥物别看只是吉祥物,实际上没干什么事,但就这样。依然让刘邦意识到了自己儿子的羽翼已经丰满,想要凭自己喜好行事,只怕会出大问题。

嗯,其实主要也是因为刘邦和吕后这两个小心眼的夫妻为了抱当年的一些国仇家恨,将一票异姓王以各种各样的手段一一咔嚓咔嚓导致国家有些不太稳定,所以刘邦这才不愿意再起波澜这当初李斯和赵高用什么手段把秦国祸祸成了什么样刘邦可是记忆犹新啊。

而刘邦之所以能够如此快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商山四皓这个曾经拒绝过他却又转过头来跟了他儿子的偶像组合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西汉的开国君主刘邦做了一回代言人,而东汉的开国君主刘秀也同样做了一次代言人。

而让刘秀不得不做代言人的,是一位叫做严子陵(不是徐子陵)的隐士。刘秀曾经的朋友。

话说这严子陵其实本来姓庄,但是就好像因为司马昭的存在导致蔡昭姬变成了蔡文姬一样,为了避讳汉明帝刘庄,于是这位叫做庄遵的隐士就变成了严光严子陵而流传于世。

比起商山四皓,严子陵的故事要简单很多,但却也更加的传奇。

嗯,简单来说就是这位和刘秀那是布衣之交,但面对王莽的征兆。刘秀直接跳反参加了绿林军,而严子陵则跑到了富春江畔去隐居。一直到天下太平之后,才在刘秀再三的请求下离开了隐居之地来到了洛阳。

需要一提的是,当初严子陵与刘秀在长安相遇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位叫做侯霸的布衣少年,而这个叫做侯霸的家伙先是给王莽做了相当于锦衣卫的刺奸,后来一路坐到太守的职位。可是见到风头不对,便立刻改换门庭进了刘秀的阵营,等到了刘秀开国的时候已经成为三公之一的大司徒,位高权重。

实事求是来说,侯霸虽然是个见风使舵的存在。但却也是一位为官政绩颇著的人才,可以说深受百姓爱戴。但偏偏严子陵却对侯霸很是不屑一顾,数次无视了侯霸送来的书信。

传说中这侯霸嫉妒心极重,因为严子陵的态度便暗恨于心,开始向刘秀进谗这种话你同样也是听听就好,反正刘秀的形象是中国帝王中少有的伟光正,所以一切的问题都是下面的那些手下们居心不良。

反正不论实情如何,反正这严子陵由此便直接蜗居在了洛阳城自己的小屋里当起了宅男,对于刘秀的招揽更是理也不理。

于是刘秀便使用了老刘家的人大概都会用的一招同榻而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