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摇了摇头,叹息一声:“承乾是朕一手培养起来的,是朕钦定的大唐太子,是大唐未来的皇帝,是朕的接班人,从小到大,朕对承乾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关于丹药一事,涉及到了李承乾,李二陛下承认自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自己疼爱培养了多年的儿子做出这种事,李二陛下觉得自己被“背叛”了,但是在觉得自己被背叛的同时,也在为李承乾的这些小手段而叹息。
若是手段高明一些,李二陛下或许也不会如此了,虽然心里不是滋味儿,但是太子手段有进步这是件好事儿,所谓手段,见得人的,见不得人的,都是一个帝王必须要掌控的,能不能用到是一说,能不能了解又是另一说了,即便用不到,也要学到才是。
而现在回顾一下关于丹药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着重看看这件事的过程,手段真高明不到哪儿去。
坐了这么多,除却徒劳无功然后搭上两条人命之外,其余的,什么都没有。
虽然这件事情是太子的过错,但是没有出什么大事儿,天底下没有爸爸会讨厌自己的亲儿子的,即便是儿子偶尔做错了一件事,作为父亲,除却原谅他,还能怎么办?
皇家也是如此,皇子只要不犯下滔天的罪过,身为皇帝的父亲,也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不然皇室的子弟之中,也不会出现李佑和李愔这样的人,李愔的暴虐,李佑的叛乱,说白了就一句话,都是李二陛下给贯出来的。
从小儿不教导,长大了,做了这么多荒唐事,回过头来想要教导,却已经晚了。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李愔的老师教导李愔,都已经快要把命给搭上了,奈何人家是皇子,李愔的王府之中走一遭,就跟鬼门关里转一圈儿然后出来的感觉是一样的,好在,一切都结束了。
李愔这个学生却是死在了念过古稀的老师前头。
不过,在李二陛下心里,这条准则可以用在其它人身上,但是李承乾不行。
就因为李承乾是大唐的太子。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这件事上,李二陛下现在心里十分难受。
在东宫的书房外头听到太子与身边儿内侍的对话,李二陛下心里就怀疑了太子,此时的怀疑不过四五分,但是方才与长孙无忌说话的功夫,长孙无忌一直在刻意回避自己的问话,回避这个问题,那么李二陛下对于李承乾的怀疑,就从四五分上涨到了七八分。
到了这个时候,李二陛下心里已经确认,丹药的事情是与太子有关系的,结合先前所查出来的蛛丝马迹,拿来一印证,结果一目了然。
长孙无忌见到这样的李二陛下,闭上了眼睛,心里暗叹一声,太子殿下,老臣能够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