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的最后,自然是各种的表演,以及设宴答谢大臣与来宾。
尽管王思锐并不喜欢这样的形式,可这种事情又是惯例,不是他想省就能省的,虽然他是皇帝,所有的一切还是他说的算,但若是一味的节省,而不顾及大臣们的感受的话,怕是后面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设宴这一环节,王思锐并未在这里待的太久,他还是不喜欢住在这种深宫院墙之内,相比较于这里,王思锐更加喜欢军营那里的环境。
至于这座曾经代表着华夏数百年历史的权力最高之地,王思锐是打算将这里开发成为景区的,尽管这个时代因为交通加上经济等等原因,能够给国家带来的收入并不算多,但本着有一点是一点的原则,王思锐还是打算这么干了。
只等迁都之后,这座紫禁城便会被正式的向民众开放。
次日,王思锐再一次的来到了紫禁城,与昨日不同的是,那些大臣们今日并没有前来,来的全部都是军队里的人。
这些人,都是即将被王思锐亲自授予将军军衔的军人。
人数不多,因为各个集团军都有各自的备战任务,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将军抽调过来,所以只能先授衔一批,然后将每个人的军衔先发给他们,等日后在找时间集中授衔。
武羊,被王思锐亲自带上了象征着上将的金色麦穗加三颗金星的上将,一个年仅二十多岁的上将,怕是古往今来,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了。
不对,历史上西汉时期的霍去病要比武羊更年轻,但不管怎么说,武羊也算是华夏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之一。
余下的三十多位当中,有三人被授予中将,二十多人被授予了少将。
按照军衔相对应的职位,少将对应的是师长,中将则是军长,上将则是集团军司令,当然,再往上的四星大将,基本上对应的是集团军群总司令,是拥有独立指挥数个集团军进行作战的资格的。
至于元帅,这个更多的还是象征性的意义,实际上的职责,其实与四星大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了,以后的集团军自然不会像现在这样庞大,动则几十万人的规模。在王思锐的计划中,一个集团军最合适的人数应该是二十万人,这样集团军司令的指挥压力不会太大。
就像现在这样,兵力最多的是第一集团军,王树起也算是一名老人了,可对于军队迅速的扩张,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工作上就已经出现了漏洞,这要是等到了战争来临以后,又该出现多大的漏洞?
这也就是王思锐没有足够的人才,所以才只能让这些人勉强的兼任着这个职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队经历的战争也会越来越多,各级军官也会有更多的经验,到时候便会有足够的人才去让王思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组建军队。
授衔仪式很简单,不像是后世有电视可以直播,主持人宣布流程,王思锐亲自为每一位参与授衔的将军带上肩章,然后对其说上两句鼓励的话,身旁有负责宣传的部门进行拍照。
日后这些照片会单独的发给他们每一个人,最后是集体的合照,王思锐站在人群的正中间,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些刚刚完成授衔仪式的将军们,便连夜返回了各自的驻地。
按照昨天登基大典上的反应来看,近期内洋人应该不会挑起战事,但洋人不挑起战事,并不代表着军队就可以放松下来。
要知道,国内的领土还没有完全收复呢,而且剩下的又全部都是难啃的骨头,即便是汉军,也必须要做足了充足的准备才敢对剩下的地区发起攻击。
想想剩下的都是些什么地方就知道了,西藏,物资什么的就不说了,就是士兵都很难走进去,所以,进军西藏的第一个步骤便是囤积物资,用步步为营的方式一点点的去推进。
青海那边也差不太多,蒙古这边则是需要面对大量的骑兵,在机动方面,汉军完全处于劣势,尽管有着大量的先进装备,可人家打不过你还不会跑吗?只是带着你兜圈子,然后打你的补给线就能拖死你。
就连满清都只能靠着招安这种方式来维持蒙古的局势,王思锐的头脑很清醒,所以他并不认为在这方面,他们有什么优势。
所以,如何进攻蒙古,成为了王思锐最头疼的一件事。
最后就是新疆,这个就不说了,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同样只是物资就能拖死他们,加上需要穿越戈壁滩,派出去的部队能够一人不失的走到那里就算是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