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无际的大海上,黑夜笼罩着整支舰队,伸手不见五指,海浪拍打着军舰的浪花声不断的传来,一波比起一波更强,即便是重达两万吨的战列舰,也开始止不住的飘摇了起来。
周围一些小吨位的战舰,更是飘摇欲坠,似乎随时都有沉没的可能,但是恶略的天气,却并没有阻止这支舰队,他们依旧保持着编队速度,朝着大海深处缓缓驶去。
整支舰队保持着灯火管制,海面上一片漆黑,各舰之间也几乎毫无联络,但是在军舰的内部,一间密闭的屋子内,那里有几台电台正在不停的工作者,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相互联络。
因为浪太大,除了体积较大的战列舰以外,其他的军舰根本无法作战,甚至就连正常的行驶都很困难,舰上的官兵也更是将自己固定在各自的位置上,防止出现受伤状况,而这个时候最痛苦的便是指挥舱内的官兵以及下方的损管部队,动力部队这些需要不停工作的官兵。
隐忍了十五年的时间,受了十五年的白眼,如今,他们终于可以一雪前耻了。而遥想当年,邓浩洪还只不过是个刚刚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现在也已经年近四旬,头发已经微微有些发白,下颚处也留起了一簇胡须,颇有当年邓世昌的风范。
一年前,邓浩洪被升任为致远级邓世昌舰舰长,这艘战舰的名字,是以邓浩洪的父亲邓世昌的名字命名的军舰,而级别致远级,也是依照当年甲午海战之中沉没的那艘战舰而命名的。这一级别的战舰起初被计划命名为王思锐大帝级战舰,但是最终被多方共同否认。
首先否认这一提议的是军部高层,因为他们担心这第一艘国产战列舰在质量或者性能方面会出现缺漏,如果以皇帝名字命名的战舰在海战中被击沉,那么对于整个帝国的打击可是巨大的。
其后皇帝本人也是直接正面反对,并且否决了这一提议,并且为接下来的战舰划定了新的名字,目前正在制造的这一级战列舰,被命名为致远级,旗下两艘战列舰分别被命名为邓世昌舰,另一艘被命名为刘步蟾舰。
之后还有第三艘,目前刚刚下水试航,还未进入海军服役,那艘战舰被命名为林泰曾舰,目前传出来的只有这么多,但是其他的一些巡洋舰,护卫舰之类的,也是用北洋,以及当年甲午海战中战陨的将领名字命名的。
虽然名字相同,也表示了中华帝国对当年的那一幕耿耿于怀,但不同的是,当年的致远舰只不过是一艘排水量两千多吨的小战舰,而如今的致远级战列舰,却是排水量达两万三千吨的庞大战列舰,满载更是达到了两万七千吨,并且保持了18.8节的最大战斗航速。
邓浩洪被分配到邓世昌舰服役,可以说这是一种宿命,也是高层的一种期待,当年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北洋舰队的失败。如今,中华帝国缔造了另外一只新的‘北洋’舰队,并且启用了大量当年北洋舰队将领,官兵的后代,并且尽可能的被分配到以他们前辈命名的军舰进行服役,在内部,给出的说法是,帝国希望他们驾驶着这些以前辈命名的军舰,去撕碎日本海军,亲自为他们的前辈们报仇雪恨。
这种激励措施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很好的起到的刺激官兵训练的热情,而经过几年的系统化训练,现如今的这支‘北洋’舰队,其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早已远超当年的那支舰队,虽然日本海军也在发展,但是失去了大量优势的日本,其海军的发展速度也早已降了下来。
原本从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购买了总计九万多吨排水量的战舰,现如今,帝国已经将这支舰队的规模增加了一倍之多。
帝国皇家海军第一舰队,也是目前整个海军当中实力最为强劲儿的一支舰队,其拥有从美国购买而来的其中一艘无畏级战列舰,其余的战舰也更是占据了一半,大约十一艘。后来第二舰队又分出了第三舰队,而原本与第一舰队持平的第二舰队,则瞬间缩减了一倍的规模,不过因为有一艘无畏级战列舰在,所以第二舰队依旧排行第二。
但是跟第一舰队的差距却是越来越远,第一舰队去年增加了两艘致远级无畏舰,其排水量,火炮数量,装甲等方面都要优于从美国购买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护卫舰等更是增加了二十余艘。
这一点就要感谢当年王思锐的明智举动了,如果不是早在建国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帝国海军的建设绝对不会这么快。而目前的海军造船厂内,光是优秀的设计工程师就有上千人之多,其中大约三分之一都是从海外挖回来的各国舰船工业人才,余下的三分之二中,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有过留洋经历,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过军舰建造经验。
而在这些工程师的带领下,一些沿海地区有造船手艺的工匠也是迅速的掌握了建造军舰的技术,并且越来越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