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也有镇国诗人?他是谁啊?”
“不知道啊!唐国已经许久没有出镇国诗人,怎么突然就冒出了一位?”
“难道是唐国的那位‘嵩山游士’?”
“没错,他正是嵩山府的读书人凌逸,我们唐国的镇国诗人,号‘嵩山游士’!”
话音落下,一名唐国读书人站了起来,对众人拱手道:“在下凌逸,见过诸位读书人。”
“凌逸?我听说过此人的文名,他是凌家的读书人,唐国今年科举的头名解元,他性格内向,为人非常低调,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才干。”,一名封国的读书人说道。
“真的假的?如果凌才子真的是镇国诗人,为什么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诗成镇国非同小可,我不相信他会甘愿如此!”
“兄台有所不知,凌逸此人太过于内向,只喜欢一心读书,朝廷请他去当县令治理一方,把他们家的门口都给踏坏了,都请不动他。”,一唐国人解释道。
“还有这种事情?朝廷请他去做官,他竟然不去?”
许多人对此表示十分怀疑,也有人半信半疑,读书人之所以要争取功名,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做官为百姓谋福。
但是凌逸竟然拒绝朝廷的邀请,不去做官,这就让人感到难以置信了。
荀天风瞥了凌逸一眼,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了浓浓的讥讽之色,“哼!哪有读书人拒绝在朝廷当官的?我看这种人不是傻,就是蠢!”
那唐国人继续说道:“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不清楚,但是不管如何看待,他的确不喜欢做官,所以就游访民间,向前辈求教。”
“喂!凌逸,那人说的是真是假,你真的拒绝在唐国当官?”,一人大声问道。
凌逸看了那人一眼,然后默默点头,没有说话,看起来一副非常老实的模样。
“瞧他那副德行,也像是镇国诗人?该不会是故意唬我们的吧?”
曹洛面露讥讽的表情,对此不屑一顾。
“就算这小子是镇国诗人又如何?我们昌国也有。”,一名昌国人狂傲的说道。
苏黎笑道:“我知道,不就是那位‘青江诗客’宋清江么?他已经成为有名的翰林,在昌国的礼部任职,可没来参加圣院的重阳会。”
荀天风说道:“但是除了宋青江以外,我们昌国还有另外一个镇国诗人,而且他就在我们这些人之中!”
“你说什么!”
苏黎脸色一变,失声说道:“难道连他也来了?”
陆鸣顿感好奇,便问道:“他?他是谁?”
“他就是昌国鼎鼎大名的蒙家少主,蒙少荆。”
“蒙少荆?”
陆鸣脸色微变,在原地略微回忆,马上就想起了他曾经在《文报》上看到过相关信息。
蒙家在昌国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地位仅次于荀家与曹家,却出了一个镇国诗人,对诗词方面极有天赋,七岁就能吟诗,十岁时写的诗就有出县的水准。
十四岁时诗成鸣州,十八岁就创作出了第一首镇国诗,获得了刹那文胆的力量,如今他已经二十出头,并成为了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