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民国投机者> 第七节 生机(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节 生机(八)(2 / 2)

邓演达严重到沈阳后,一反常态的显得很低调,除了接受美国记者韦伯和白修德的采访外,再没有接受其他记者的采访。

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的人民联盟阵线分部低调成立,邓演达只是出席了沈阳分部的成立仪式,便很少露面,似乎路上的刺杀已经让他胆战心惊。

注意邓演达主要是因为庄继华,庄继华现在的态度捉摸不定,上次的愤怒通电后,庄继华便再没提及此事,也不知道他是怎样说服邓演达的,让他保持了沉默。

看上去庄继华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东北重建上,他将西南开发的经验又搬到东北去了,原西南开发的专家们被他请到东北,随后便提出东北道路交通建设方案,开始着手重建东北交通。

五亿法币投入东北后,为东北经济注入了能量,工厂开工,银行开门,商店营业,民众将藏起来的伪满洲币拿到银行兑换,满洲银行和曰本银行被收归国有,庄继华也没有交出来,而是组建了一个新银行,东北银行。

东北银行是个合资银行,工商银行和四川发展银行,还有虞洽卿控制的四明银行先后给东北银行注资,成为东北银行的股东。东北银行借助传统优势,凭借先后注资的数亿资金,迅速成为东北第一大银行。

战争让整个国家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整个中国北方成为一个庞大的工地,华北平原的重镇天津、廊坊、塘沽,到处都是工地,各地都在向中央要钱。

宋子文这时也让蒋介石感到头痛,蒋介石将兜里翻遍了也找不出几块法币,他希望采取孔祥熙的方式,实行赤字财政,可宋子文不干,认为这会造成猛烈的通货膨胀,蒋介石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发行债券募集些资金,可宋子文依旧拒绝。

在这个问题上马寅初和财政部次长刘航琛却支持了蒋介石的意见,马寅初认为,随着战争的胜利,法币的流通范围也扩大,“曰军以前实行经济战,不准法币在沦陷区流通,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我国经济,现在华北,东北光复,这些地区有人口一亿以上,以平均每人每年使用一百法币计算,可以容纳法币一百亿,通货膨胀并不可怕,只要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也是可以接受的。”

刘航琛也认为,可以执行赤字财政,增发十亿法币,并不会带来多大的膨胀,而且华北重建需要的资金巨大,仅仅天津一地需要的资金便超过二十亿,即便算上民间资本,也需要三亿作为启动资金。

“庄队长有句话很正确,社会保持稳定,首先便是要让人有工作,有工作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买粮食,才能养活家人,增发一部分货币可以让经济盘活,让急需资金的工厂盘活,促进就业增长。”

马寅初和刘航琛的支持,让宋子文不得不让步,同意增发十亿法币,蒋介石大笔一挥增加到十五亿,宋子文也只能无奈接受,这十五亿拨出五亿给了东北,五亿给华北,剩下五亿中,有一亿给了疆省,一番折腾,蒋介石手上还剩四亿。

让蒋介石真正高兴的是国际问题,罗斯福终于同意说服斯大林,雅尔塔会议不是三国会议而是四国首脑会议,上次美国大使高斯来便是通报这件事,罗斯福罕见的对斯大林强硬起来,他警告斯大林,如果中国不能出席,那么雅尔塔会议便没有举行的必要。

斯大林也同样需要雅尔塔会议,苏军打出国门,战后欧洲问题须比得到盟国的支持,苏俄对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还有巴尔干半岛诸国,斯大林非常希望能将这些国家纳入苏俄影响范围。

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经过修整后,继续对曰军发动进攻,在结束马里亚纳会战后,美军开始清扫菲律宾外围岛屿,对菲律宾的进攻迫在眉睫。

中美联合空军频频轰炸曰本,唯一能阻挡他们的只有他们的后勤。为了增强后勤能力,美国与中国商议,要求中国扩大青岛港口,准备让盟军舰队停靠。

“委员长,有些事情不要急,经济可以慢慢来,要注意关键问题。”陈果夫慢悠悠的说,他瘦削的脸庞似乎永远充满忧虑。

蒋介石对他所说的关键问题心知肚明,可问题是,现在的庄继华犹如一支刺猬,看上去好处理,可实际上很难处理。

上次去东北,他已经放出话来,战争结束后便要离开,可蒋介石能让他离开吗?东北战区的那些川军将领,他亲手提拔的那些将领,在他统帅下战无不胜的士兵,会同意他走?〕除了这些,蒋介石还必须面对汹涌的社会舆论,兔死狗烹,贬斥功臣,这些指责必将汹涌而来,国民党内那些欣赏庄继华的人,那些中间派人士,也必然暗生嫌疑,进而动摇对他的忠诚。

更可怕的是,庄继华说出这句话还产生另外一个效果,蒋介石原定以明升暗降,提升他为总参谋长的办法,胎死腹中,很显然,他不会接受这个决定。

蒋介石叹口气:“还是那句话,慢慢来,不用着急。”

陈果夫似乎也明白这事的棘手,他点点头,院外的秋更深了,落叶随风飘舞,院子里的侍从已经换上秋装,美国呢制的中山装,笔直而贴身,整个人看上去整洁英武。

一阵秋风从山间刮过,树叶哗哗作响,枯黄的树叶离开树枝,上下翻飞,时而升上高空,时而潜入地面。

蒋介石望着随风起舞的黄叶,心情也时起时伏,不管怎样,已经闻到胜利的味道,这股味道是如此芬芳,令人陶醉。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