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辛亥军阀> 第六百三十一章 淘汰出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三十一章 淘汰出局(1 / 2)

中国医药公司在乔宇的指点之下成为了世界最早掌握青霉素生产技术的国家,别且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

二战爆发之后,各国都有数之不尽的伤员,青霉素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而且价格也不断的攀升,中国的医药公司狠狠赚了一笔,随即又投资开发了其他种类的抗生素,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

有了抗生素的保证,中国向南洋移民的计划就更加顺利了,来到一个陌生的地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土不服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医疗作为基础,移民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损失,甚至会伤损到民众的积极姓,因此充足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政斧从各地抽调了将近一万名医疗人员,还准备了大批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建立起大量的临时医院,为移民提供健康保障,中国已经执行移民计划多年,这些都轻车熟路。

老百姓在这些年也在移民之中获得了大量的好处,比如东北的开发就带来了无数的商机,肥沃的黑土地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这也是中国人多少年来第一次不用担心挨饿的问题,绝对是重大的进步。

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地产出有限,根本跑不赢人口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面积的饥荒,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流民,而流民的增长速度完全是几何倍数的,社会生产能力更加跟不上,朝廷为了镇压流民,就要征收更多的税赋,结果制造出更多的流民,就好像链式反应一样,根本无法控制,最终王朝更迭就成了不可扭转的事情。

这个规律在农业时代几乎是无解的,中国多少次治乱兴衰就是这个原因,至于同时期的西方就更没有参考姓,他们更加混乱不堪。

直到工业时代之后,这个死结才找到了解决的方案,特别是化肥的出现才让粮食增产的速度第一次跑赢了人口增长的速度,这就标志着人口可以大量增加,而不用担心粮食不足的问题,社会也随之稳定下来。

中国也是利用大萧条的时期大量引进西方技术,建立了大批的化肥厂,保证了农业的稳定,当然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化肥上面显然也不行,还要拥有足够的后备土地,有了回旋的余地才能真正保证粮食永远安全。

大规模开发南洋早就成了中国政斧既定的目标,这些年来中国人口增长也很快,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除了进城务工之外,就剩下参军等少数道路可走。大规模的移民行动开始之后,他们都能到南洋找到工作,最起码能够成为拥有几百亩土地的小地主。

这个诱惑力还是十分巨大的,雨热充足的南洋诸岛一年能够三熟,产量十分可观,大多数青年纷纷报名,西北和中原地区也有不少人拖家带口申请移民。

不过在所有地区之中最积极的就是广东和福建,这里是中国传统的侨乡,数百年来就是下南洋的习惯,而且南洋还有大量的华裔。他们不同于西北和中原的民众,这些人不只要去种地,还要去经商,他们都有一些资本,可以建造工厂矿场,南洋还是一块处女地,商机十分巨大。

中国政斧也没有料到百姓竟然会这么踊跃的报名,当即也制定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计划,要在南洋大修交通,建立机场码头,开发铁路公路。还要重建被战争毁坏的城市,投资规模巨大,当然收益也必定惊人。

这个投资计划不仅吸引了中国商人的目光,就连美国人也是垂涎三尺,战争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各国的生产都疯狂的增长,但是随着盟国反攻的开始,法西斯一方败局已定,缺少了战争这个强大的需求,各国经济都会面临萧条的问题。

想要摆脱萧条,就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到投资的新领域,中国这种大规模投资南洋的做法是很不错的选择,美国人也希望能够分一杯羹,他们虽然承认了中国对南洋的主权,但是却希望中国让出一部分经济利益。

中国政斧包括乔宇本人对这种要求都是极为反感的,中国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怎么可能让美国人捡便宜,况且中国有足够强大的生产队伍,也有技术储备,根本不需要美国人参与。

最后乔宇只答应拿出所有工程的百分之十用于国际招标,而且这些招标也是准许中外企业同台竞争的,美国人能够分到的绝对不会很多,不过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中国企业形成一个压力,如果他们不努力,手中的份额一样会被抢走。

美国人知道南洋不能得手,他们又将目光放在了另外一处,那就是欧洲,论起来被战争破坏最大的还是欧洲,需要进行重建的地区也最多,商机也最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