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忠在地上滚了一圈,手足并用地爬回来,在阿桂脚前连连叩头:“大帅责罚得是,小人就是棒槌!还望大帅顾念大局,赶紧领兵入朝,驱逐年家余孽,迎我朝鲜重归大清怀抱!”
这话倒说得有点人样了,阿桂矜持点头,不过入朝么……现在可没必要。年斌这一败,他留在朝鲜的亲信多半也会跑掉,只靠大清旗号,就能慑服朝鲜。眼下这股朝鲜兵,打仗不行,壮声势却够了,他正为西面韩再兴的红衣而日日忧惧呢。
五月十三日,阿桂遣副将富德领兵一千随李光忠入朝鲜,而五千朝鲜火器军以及两万朝鲜兵则留了下来,成为阿桂手中的又一股依凭。
五月十七日,萨尔浒城东,铁背山下,病卧在床的年羹尧收到草河堡之战的消息,一口血喷出,染红了半帘帷帐。
“撤兵……”
瞳中光彩尽逝,年羹尧的低语如悲鸣一般,就在咽喉处转着,年富凑在他耳边才听清楚。
“儿臣明白,这就令全军收拾,回兴龙府。”
年富答着,部将们都松了口气,年羹尧病倒后,连日绵雨,双方休战。不管是**还是心理,都再难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了,现在年羹尧作此宣布,大家都觉自地府中拔身而出一般,无比轻松。
“派人……派人去见圣道,辽东百万汉人的出路,就靠他了。”
接着年羹尧再道出这句话,大家倒是听清了,可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怀疑自己是听错了,年羹尧是要把大燕交托给圣道?这帝业就此不要了?
年羹尧呼哧呼哧喘着,再说不出话,看儿子和部下眼中的不解和不甘,他心中正沸腾不定。他怎么不想要帝业?可他已经不行了,这感觉份外清晰。他必须考虑后事了。
若是他还能活着,就算没拿下盛京,缩在宁古塔……不,兴龙府。腆着脸,当个自得其乐的笑话皇帝,那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圣道能扶起一个韩国,未必不能扶起一个汉人的燕国,为他的大英华夏镇守辽东边陲。
可现在他已油尽灯枯,一旦撒手而去,他才立起来的大燕国会走向何处。他实在不敢想。
他虽已六旬,却觉精力充沛,无病无灾,很少想过后事,立起大燕时,左未生跟他谈起过储君的事,他都觉得份外可笑,没到那种时候吧。现在呢。想到两个儿子,他就生起无尽恐惧。
他本有三子,长子年熙早年病亡。二子年富一直是他掌军的助手,三子年斌是他在朝鲜和宁古塔拓业的助手,一文一武,本是绝佳之配。也因为两人各有所长,都离不得,他才始终没有定下谁是接班人,没想到……
照着嫡长制算,二子年富继位名正言顺,可年羹尧清楚,年富就是个武人性子。睚眦必报,绝少涉政,绝无执掌一国的才具。
三子年斌倒是久历政务,麾下文官都支持年斌,左未生跟他谈储君事时,也是要他立年斌。
他倒是想立。可二儿子怎么办?二儿子可是掌军多年,部将大多视其为储君……
这二选一,真是无解的难题啊。
也因为难以选择,所以年羹尧总在下意识地逃避,就想着奠定大业后再作打算,天不从人愿啊。当他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时,就在想着吴三桂,吴三桂病死前,怕也跟他一样,满心不甘吧。
他这一死,还要留着大燕国,两个儿子必定兵戈相向,年富有军队撑腰,年斌有左未生和文官撑腰,不杀得血流成河绝难罢手,事情真发展到这步,他即便是在九泉之下也难瞑目啊。
所以,与其让儿子骨肉相残,不如把这大燕交托给圣道皇帝,听说雍正乾隆甚至恂亲王等满人在英华都被圣道好好养着,两个儿子,还有一帮忠心耿耿的部下,也该能有活路。
恍惚中,就听年富道:“父皇不必说这等丧气话,大燕还等着父皇治理,百万汉人还盼着父皇在大英之外,另开一条生路……”
年羹尧发急,咳嗽不定,年富赶紧再道:“若是真有那一日,父皇放心,我等当尊父皇之令,有违者……”
年富铿锵拔刀,插入地面,斩钉截铁地道:“天诛地灭!”
年羹尧放心了,闭眼时,桩桩旧事在心中闪过,少年意气风发,金榜题名,攀上四阿哥之路,而立之年就封疆一省。圣道崛起,朽臣纷露丑相,只有他让圣道觉出棘手。而到四阿哥引为心腹,图谋嫡位时,他的野心也终于一飞冲天,开始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周旋,圣道甚至还成了他晋位的堤外狂澜。
就因为与圣道这种介于敌友之间的模糊关系,当四阿哥夺嫡成为雍正后,他依旧屹立不倒,还成为雍正安定西北,遮护大清的长城。
整个大清,也就茹喜妖婆识透了他的本来面目,看出了他不愿居于人下的野心,如今看来,这妖婆跟他本就是一路人。妹妹年妃故去后,他还差点被茹喜妖婆整垮,还是靠着圣道侵吞江南之势,才勉强立住了脚。
雍正倒下后,他终于虎入深林了,在圣道和茹喜的夹磨之间来回得利,转至宁古塔,打下了一片基业。
眼见英华北伐,圣道即将圆功时,他也迎来了人生最辉煌的一刻,皇帝冠冕上身,那一瞬间,他觉得整个天下都已尽入他的眼中,他终于踏入了只容区区数人挥斥方遒的天下棋局中。
可惜啊,他还是功亏一篑,没能过河,没能拿到盛京,只在这棋局上走了一遭,便被老天爷赶了出来。
刹那转念,年羹尧心中淌过深深的感触,这辈子,他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