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刺明> 第287章 扩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7章 扩军!(1 / 2)

“一千六百五十万斤!”

“八万七千三百多石!”

“平均亩产在一石七以上!”

王铭宇特别强调这三个数字。

“多了,还是少了?”

张准缓缓的问道。

“当然是多了!以前,浮山所的粮食产量,最高的时候才不足四万石!今年的收成,足足是它的两倍!以前平均亩产最高不到一石三!我们足足提高了四斗!”

王铭宇兴奋的回答。

“不错!”

“要再接再厉,将播种面积和亩产量都提上去!”

“明年的种植面积,希望增加到二十万亩左右。”

“明年的平均亩产量,要争取突破两石。”

张准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又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这些田地,都是佃户耕种的,大部分的收获,都要交给各级军官,自己提留的甚至不能保证温饱,大家的积极姓当然不会高。再说,以前又没有这么多的水列设施,根本无法保证水稻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源。水稻没有水,产量能上得去才怪。在自己投下去了大量的资金以后,有这样的成绩,并不奇怪。

在这些数据里面,最关键的,乃是亩产量的提升。田地的开垦,相对轻易。亩产量的提升,就要涉及到种子、肥料、耕种技术等一系列的问题,相对而言,难度就要大一些。但是,正是因为难度大,才要集中力量,突破难关,争取进步。

平均亩产量一石七,才三百多斤,张准当然不是很满意。后世的水稻,动辄就是亩产上千斤的,有的地方,甚至接近两千斤。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即使扣除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因素不说,将平均的亩产量,提升到五百斤左右,还是可行的。每亩地提升一百五十斤,几十万亩,几百万亩,甚至是几千万亩的田地,计算到一起,数量绝对是惊人的。

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致力提升亩产量,对他们也有极大的好处。毕竟,纳粮的额度是固定的,每亩地四十斤干稻谷。按照亩产量三百三十斤计算,扣掉缴税的四十斤,还有二百九十斤左右。五亩地就是一千四百五十斤。足够三个人一年的粮食了。但是,如果亩产量继续提高的话,甚至可能够四个人的口粮。亩产量越高,可以用来卖钱的粮食就越多,这是最浅显的道理。

至于张准这里,收入也不错。每亩地收取四十斤的赋税,五万亩地,总共是两百万斤。现在需要消耗公粮的人不多,主要是虎贲军的将士。大约两千人左右。平均下来,每人有一千多斤。事实上,每个人只要七百斤就足够了。剩余的相当一部分,都可以用来做其他的事情。

相对于农户手中的大量存粮,张准收取的赋税,的确不多,不过,王铭宇、刘航等人心里已经很高兴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如果说京城的朝廷是大朝廷,那么,浮山城里面,就是小朝廷。无论哪一个朝廷,最怕的都是没钱没粮。没钱没粮,谁愿意跟你干啊?要是那个大朝廷手里有钱有粮的话,陕西根本不会有民乱,张准等人也不需要起来造反啊!

随着粮食压力的减少,张准手中的银子,也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情。买粮的价格是越来越贵了,如果还单纯依靠买粮的话,得耗费很多的银两。现在的浮山城、鳌山城、灵山城、雄崖所、夏河寨等地,还有各个港口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银子。可以这么说,即使张准凭空获得上百万两的银子,也根本不够看的。更何况,张准根本没有这么多的银两。所以,能省则省。

浮山所的丰收,对于鳌山城民众的刺激,也是很大的。因为收割水稻的人手不够,那些家里有亲戚在鳌山城或者是其他各城的,都全部请来帮忙了。这些来自其他各城的农户,亲眼目睹浮山所的水稻丰收,一个个家里的粮仓都堆得满满当当的,当然是羡慕得眼睛都发绿了。

比如说,黄氏就从鳌山城请来了十几个远房的亲戚,帮助自己收割水稻。他们每天劳作回来,坐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断的感慨。浮山所就是命好,张准出生在这里。最先在这里造反,最先在这里颁布《均田令》。现在,大家都已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了,从此不用挨饿。幸好,其他各城也不算很晚。到明年六月份的时候,自己家里的田地,应该也会有这样的丰收。

就连旁边的灵山卫军户,也都有点心动了。谁不愿意自己家里的粮仓,都被堆放得满满当当的啊。不过,他们还仅仅是心动而已。他们还是没有胆量积极的站起来,主动的将田地分到各自的手中。张准他们也愿意在灵山卫发展大农庄,不准备那么快分田分地。结果,那边还是保持了现状。

和分田分地比较起来,大农庄的收入,才是张准的大头。浮山所的水稻总收成,有一千六百多万斤,张准才到手两百万斤,只有一成半不到。其余的八成半,主要的大头,都在农户的手上。但是灵山卫的大农庄就不同了。大农庄的收成,大头是在张准这里,小头才是各个屯丁。

相对于浮山所的丰收而言,山东各地的水稻收成,都不是很好。山东种植水稻的区域,主要是运河两岸,包括兖州府、东昌府、济南府等地。由于连续的干旱,地主们又不舍得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兴修水利,改善水稻的种植条件。使得粮食的产量,逐年的降低。粮食的产量不足,导致的后果必然是大量饥民的出现。

最直接的后果,已经从粮价上已经反映出来了。从十月份开始,张准从江南购买的粮食,每石的价格,已经提高到一两六钱银子,比之前又上升了二钱银子。江南是水稻的主产区,素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严重的影响着天下水稻的价格。那边的粮食价格,出现变化,山东各地的粮食价格,必然更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粮食的价格,飙升到每石二两银子,是完全有可能的。

每石粮食一两六钱银子,着实是有些割肉的感觉。粮食的消耗太大了,每个人每年,最少也要消耗二石粮食左右。张准的控制区域,目前大约是十万人口。十万人,每人二石粮食,每年就是二十万石粮食,要是全部购买的话,那就是超过三十万两银子。要不是张准是穿越者,有些特别的生财之道,现在可能已经要申请破产了。

再说,随着战乱的不断扩大,河南全省、南直隶北部、湖广地区的糜烂,粮食的产区,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河南等中原地区,粮食的产量,是相当大的。一旦河南不产粮,天下都要受到影响。就历史的进程而言,南直隶的凤阳府、庐州府、安庆府等地,也很快就要受到陕西起义军的干扰。张献忠也会杀入湖广,劫掠当地的粮食。届时,江南的粮食,要严重减产。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粮食。

事实上,在江南,有些大粮商,已经开始有计划的囤积粮食了。这些大粮商,都是资金非常雄厚的,其中不少都是盐商的副业,身家要是没有百万两银子,你都不好意思进入这个市场。他们动辄就投放几十万两的银子,一次姓就囤积几十万石甚至上百万石的粮食,大大的拉高粮食的价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