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闹东石
在东石县于南八里外有一条河叫白木河,白木乡就位于白木河的拐弯处。有一个小码头就建立在这弯道上,因此南来北往的船只都会在这个码头靠岸,稍作休整和补给,然后再继续上路,因此白木乡虽然是个小乡村,但是繁荣的程度却一点也不输给一些小的县城。
因为今天是赶集的日子,今天的白木乡显得格外的热闹,人流如织,信步闲游的文人墨客,行色匆匆的脚夫商贩,沿街叫卖的小贩地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白木乡有一条街叫百酒街,这条街街如其名基本上整条街都是酒肆客栈,远远的就能闻到阵阵酒香。三金酒楼就坐落在百酒街的街道口上。
在三金酒楼的一楼,左手边靠窗的位置上坐着一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这男子年约四十,圆脸短眉,八字胡。衣着考究,头戴紫纱金边缀玉片方帽,身穿檀紫暗纹花黑宽边绕金丝绫罗,脚穿乌黑牛皮短靴。此人叫刘太元是从事丝绸贩卖的,他的船队经常在这里下船休整补给,每次刘太元都会来这酒楼用餐,稍作休息。
这时刘太元点的饭菜已经送上来,刘太元刚刚吃没几口,就听到旁边一声音说道:“这位大爷您要听曲不?”刘太元抬头一看,发现前边站着俩人,一个白须老者和一个红衣女孩。那老者应该有六十多了,须发灰白,额头刻着数道沟壑般的皱纹。身穿着洗成灰白的打满补丁的粗布衣,左手握着一把油亮的胡琴。红衣女孩就低着头站在老者身后,那女孩十来岁的样子,绑着一大辫子,身上穿着一件猩红洒黄花布长衣。看来这卖唱的老者和小女孩应该是爷孙俩。
刘太元想了一下,一个人难得清闲,一个人吃饭的确有点乏味,于是就问道:“嗯,那你们都会些什么曲?”那老者连忙笑着说道:“都会,都会,不知道老爷您想听什么的?”刘太元一时也想不到有什么特别想听的,就说道:“这……你就唱拿手的吧。”老者应了一声,就拉过旁边的小长凳坐了下来,左手架起胡琴,揉弦,拨弦。右手把弓子一拉,分弓,跳弓,飞弓,在那老者娴熟的技巧下胡琴就发出了悠扬的声音,那小女孩站定后,掌握好节奏,手一摆,小嘴一张就唱了起来。
这小女孩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唱功了得,假嗓,喊嗓,吊桑都都唱的有模有样的。刘太元就边吃边晃着脑袋听着,听到兴起了还时不时的附和着哼上一两句。不知不觉间一首曲就唱完了,而刘太元的饭也吃完了。
刘太元从怀中掏出数枚铜钱递给老者,同时对老者说道:“这女娃是你老人家的孙女吧?唱的很好啊。”老者急忙起身双手接过,连声道谢,说道:“多谢大爷夸奖,没错这是我孙女。”刘太元见天色尚早就跟老者拉起家常来了,说道:“不知道老人家你怎么称呼?听你老人家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那老者说道:“没错,我老家在江南东道润州。我姓柯。”然后指着身旁的小女孩说道:“我的孙女叫柯月泉。”
唐朝的行政区是道和府建制的,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唐初贞观年间,将全国划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刘太元道:“润州那地方不错啊。说到润州就想那的封缸酒,蟹黄汤包了,呵呵……”刘太元对着一直站着的柯月泉接着说道:“来来,坐下,别站着。”柯月泉闻言就望了柯老汉一眼,柯老汉就说道:“既然这大爷说坐,你就坐下吧。赶紧谢谢这位大爷。”柯月泉就欠身说道:“谢谢老爷。”然后就在柯老汉旁边坐了下来。刘太元对柯老汉说道:“你孙女才这么小,怎么也带出来四处流浪呀?风吹日晒的这么辛苦。怎么不让她呆在在家里?”柯老汉闻言叹了口气说道:“一言难尽呀……”
原来柯老汉是和他儿子柯善渊,媳妇张青荷,孙女柯月泉是住一起的。柯老汉原来是个夫子的,儿子是个秀才,有了孙女后柯老汉就辞去夫子的工作安心享受晚年帮儿子带带孙女。有一年柯老汉带着十二岁的柯月泉到邻县去看戏,不料几天后突然连降暴雨引起山体滑坡,因为是在晚上发生的柯月泉的父母和其它很多人一样在睡梦中被活埋了。
因为昌隆县和邻县的道路多出被泥石流冲毁,柯老汉和柯月泉不得不绕远路回昌隆县,当他们回到昌隆县已经是五,六天后。在乡亲的帮助下柯老汉忍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匆匆把柯月泉的双亲下葬了。大灾后必有大疫,柯老汉怕自己孙女有什么意外事后就收拾一些细软,带十二岁的柯月泉离开了昌隆县,沒想到这一走就是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