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堂里,李修文很清楚明白的,将自己的意思告诉了这马明达和赵雄。我不管你是不是进士,是不是文人出身,士绅阶层是一定要打压的!
科举制实行了多年,到了如今已经开始泛滥了。
所谓的“寒门士子,十年寒窗苦读”,在李修文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这年代,大多数的读书人,其实家里都是小地主。不然,如何能供应得起读书和赶考的开销?
这并不是说读书人中就没有穷人,只是这样的人其实真的不多。科举制度实行到现在,考场舞弊的事情是不可能没有的,寒门子弟想要出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既然如此,这科举制度为何还在盛行?
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人看到科举制的弊端,只是这个阶层的力量太过庞大,没人愿意去触及他们的利益,挑起他们的反抗。
或者说,这些当官的人,自己就是士绅阶层中的一份子,是既得利益者。若无必要,谁会愿意损害自己的既得利益?
元朝压迫读书人,读书人不能为官,因此朱元璋推翻了它,建立了大明朝。
靠的是甚么?
靠的就是士绅阶层!
那么如今呢?
每个王朝的交替,都是阶层矛盾的一次大爆发,那么自己扶持最底层的武人和百姓们,能不能战胜士绅阶层呢?
李修文觉得,希望还是有的。
但是他心里更加清楚,读书人掌控着舆论。一旦失败,自己将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受尽天下人的唾骂!
这个天下人,自然便是士绅阶层。
在这个封建时代,平头老百姓哪有说话的权力?
马明达和赵雄为官多年,自然是能够看到这些弊端的。可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修文居然打算针对整个士绅阶层,来一场大清洗。
他们发现自己想错了,错得很离谱。
李修文并没有打算就此收手,而是要继续牵连,将今天这些前来闹事之人的九族亲属,全部诛杀殆尽!
他们犹豫了,若是同意了李修文这样的做法,自己岂不是会受尽天下士子的唾骂?
马明达是前任知府,赵雄是现任知府,他们都担任过府试的主考官,那些被他们录取的生员,从名义上来说也算是他们的学生。
虽说府试只是小考,主考官也算不得是被录取的秀才们的座师的,不过还是有半个座师的名义的。
配合李修文杀人,他们很难接受。若是李修文造反不能成功的话,自己恐怕就要身败名裂了。
这个赌注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不敢轻易下定这样的决心。
李修文见这两人犹豫不决,继续诱惑道:“若大事可成,尔等皆有功于社稷,必能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哼——”
马明达冷哼了一声,反问道:“若不成呢?”
“身败名裂!”李修文如实答道。
“此事万万做不得!”
赵雄也表明了态度。读书人最重视身后之名,他也不愿以此来作为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