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文化向心力
“海上贸易是主流,我们是不是谈谈标准化问题!我们去年在发放海员专业资格证的时候因为专业术语的翻译失误,印度地区的考试结果被废除了三次。.干脆都用汉语考试好了,干嘛要搞阿拉伯语的试卷。那些文盲水手还能考得过吗?多此一举干嘛?阿拉伯海的航运业也快被我们垄断了,这种必将消失的航海语言干嘛要保留?”汪新宇还是一如既往的要求灭绝反人类反文明的这种文明。
“印度洋的东部我们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西部就比较难说了,尤其是阿拉伯半岛近海的红海、波斯湾、亚丁湾和伽色尼沿海的港口。这些地区出产的东西毫无吸引力,但是却连通着4000多万伊斯兰世界消费者的渠道。我们在这些地方的港口专属码头很少,势力根本无法延伸到内陆和基层。和我们打交道的都是当地的王公和巨富,我们的销售商品也只能局限于奢侈品(丝绸、漆器、香辣料)、特效药、瓷器和独有的卫浴用品,大宗商品中的食盐、木材、粮食、布匹、铜铁矿石、煤炭、工业原料等简直就是涓涓细流。满足各个港口自身的建设都不够,怎么可能运回国内?
处理好虚弱的伽色尼和友善的塞尔柱与我国的关系必须通过更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在本国运输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最大限度的利用阿拉伯势力的运力经行租赁运营。这样至少可以借助这些船主背后的势力,打开内陆的市场和渠道。
吐蕃在未来仅仅只是一个帝国内陆的自治区,其地位在没有邻国的情况下会无限的弱化,至多也就是一个旅游的地方。而印度则会成为我们剥削资本的一个核心海外市场。三部曲的第一步已经开始奏响,至少整个印度沿海和东印度内陆已经站到我们国际分工的体系马车上面来了,第二部曲的磨合和全部殖民地化还需要等几年,十几年后,我们就可以掀起印度版本的工业化大潮了,这里将持续的为我们提供千百倍于高原的收益。
也将会是我们控制整个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前线和基地。印度给我们提供的可不像高原那么少。古格王国和卫藏地区的那点金银药材算什么?一台十万吨级的水压机就顶他们20年的国民收入。
而印度至少可以为我们提供100万的兵员,每年至少200万吨的大米和300万吨的动物蛋白质,100万吨棉花亚麻、黄麻等纺织原料和200万吨钢铁,每年可以拿到近亿的税收。这些岂是小小的藏区人口能提供的?”李基将手中的资料递给老汪,从侧面阐述了暂时还不能对伊斯兰化的突厥诸国下手的理由。
“这么说来,我们的外交第一用语应该是阿拉伯语而不是即将成为属地的印度地区的印地语?我们起步的太慢了,在将商船开进波斯湾上就用了20年,现在搞敌对是不是不是时候?现在的伊斯兰世界可不是三百年后的伊斯兰最鼎盛的时候。唯一的大帝国就是塞尔柱,加上小一点的伽色尼和法蒂玛和分裂的喀喇汗国也就有千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了,这个时候不去遏制和分化,难道要等到伊斯兰世界扩张到后世的接近2000万平方公里再去遏制吗?”白佳表示强烈反对。
“印地语肯定是要使用的,但是没有必要太过于上规模。同化速度取决于三个要素,第一敌我双方实力对比,第二敌我双方文明发达程度差距,第三敌我交流规模。实力上我们全方位超越所有国家,不论是经济、军事、政治还是文化宗教,我们有压倒姓的优势。所有中华联盟成员之外的国家都是和原始人没什么区别的文明沙漠,没有对我们这些强势文化的任何抵抗力。我们唯一需要下死力气的地方就在于全方位的交流,大到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小道商标文字,全部都要使用我们的帝国文明元素。
文化同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每个最终站在主流文化顶端的文明无一不是经历了数代人辛苦奋斗的成果。当年英国成为曰不落帝国的时候,欧洲大陆大部分贵族都说法语呢!
为什么?还不是大量的文化交流导致的法语文学和艺术的广泛传播让所有欧洲贵族认为法语是最先进的语言吗!没有大量的文化输出和创新,谁会放弃母语来学习异国的语言。”刘欣支出除了经济实力之外的文明同化要素。
“我们在海洋领域和商业领域的文化侵蚀就是对付伊斯兰世界的先手,航海标准技术词汇和商业标准技术词汇就是敲门砖。阿訇们传授的知识不可能包括这些曰新月异的新生行业和专业化分工高度发达的领域新词汇,凡是要使用的人就要使用汉语发音和汉字才能学习到这些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考试和资格证的发放仅仅只是诸多手段中的一种,水手们应该是这个时代知识和眼界最宽广的人群,按理来说这些人在商业和管理上都是精英,考试和资格证提供的财富和升值的机会的刺激是众多眼光和见识最多的水手最好的学习我们语言文化内在需求的推动力。”李飞身为海洋产业的权威自然深知标准化的威力。
“阿拉伯的众多港口拥有很多的陆路交通网络连接,虽说没有我们国内这么发达的公路网络,但是比印度还是强不少的。我们在这些地区的进度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是有很多期望移民到帝国的卡菲勒,包括很多接触过我们的亲密盟友一赐乐业人的犹太人举家迁徙到各个港口等待我们的移民局发放签证和公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