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还没等到东宫的辅臣们,倒是又等到了另外一位皇子----刚刚从长孙府那里探望而得到消息的魏王李泰,已是马不停蹄地乘着小轿,来到了皇宫要见皇上。叶^子悠~悠事实上他早已知晓这称心和李承乾的不寻常关系,只不过苦于没有真凭实据,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有照相机,捉奸之事可是难上加难。怕落了个目无兄长,诬陷太子的罪名,因此一直就没有将此事告到皇帝那儿。
李世民停住了手中的象管朱笔,搁到前面的珊瑚笔架上,坐直了身子。他也能想到李泰这番前来为的是何事,不过他这会儿正是对这个儿子好感最甚之时,也倒想听听青雀究竟是什么个想法,因此便命内侍准他进入御书房中。
“儿臣参见父皇……”李泰顶着个大肚子吭哧吭哧地从大殿外走进来,即使是很短的一截路都能让他走得十分辛苦。所以李世民摆了摆手,免了他的行礼。
“起来吧,这会儿你是为你大哥的事而来的吧?”李世民瞥了这个儿子一眼,他自己也曾经做过太子下面的皇子,所以对于这种心态倒算是了解的。
李泰也知道自己这点小心思被父亲看穿了,他那双被一脸肥肉挤小的眼睛狡狯地骨碌一转,然后干笑几声,略微矮着身子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说道:“儿臣即便近日来一直忙于之事,但也听说了大哥和称心做出了些苟且之事。想必父皇如此匆忙从行宫会京,为的恐怕也是这事。孩儿只是希望父皇能宽宽心,不要为这等小事情劳烦龙体。想必大哥也只是一时糊涂才做出这样地事情,并非他心中所愿……”
李世民眼神炯炯地看了看李泰,脸色阴沉地坐在龙椅上。李泰倒也不是笨蛋,既然李世民已经明白了他此次来的目的,便没有一开口就摆出种种证据弹劾太子,而是假设李世民已经确认确有此事,而以一种先入为主的说法。然后采用一种以退为进的姿态,这样既可以达到他此番的目的,又不摆出攻击兄长的姿态,也就不会惹得李世民心中反感。
半响之后,李世民紧皱的眉头没有放松。测试文字水印7。反倒是越发沉重。事实上对于太子毒害大臣未遂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倒算是好解决。而更让他深入思考地是,既然承乾在仁德上出了问题,关于这储君之位。是否还要一直坚持长子继承。这才是让李世民头疼的问题。
之前李世民倒觉得自己正值壮年,这储君之事晚些考虑也不迟。然而现在的状况可不一样了,他这一年来气疾病时常发作,而太子在皇后去世后。无人监管之下竟然屡犯大事。上回对太子右庶子张玄素东宫墙外报复行凶,影响尚未平息,这会儿竟然为了一个优伶而意图毒害战功赫赫的大臣,若不趁这次机会解决这件事情,李世民觉得迟早会闹出更大的事情。
这时外面地近侍太监拉长着尖嗓门称国子祭酒、太子庶子孔颖达、于志宁求见。李泰正准备回避之时,李世民却是挥了挥手示意他坐下。
“微臣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孔颖达和于志宁在准入后,矮着身子走到御案前面。跪在了皇帝面前。行了叩拜大礼。
“平身。”李世民做了个手势,然后吩咐道。“赐座,赐茶。”
两个东宫辅臣谢过之后,恭恭敬敬的坐了下来。内侍上了茶后,便退走了。孔颖达和于志宁都是当代的盛世鸿儒,他们共同掌教太子李承乾,皆是兢兢业业,克尽职守,无奈太子承乾爱好声色,漫游无度,足智饰非,不听劝教。
甚至因为张玄素上书一谏再谏,李承乾竟然派遣心腹埋伏在途中,趁他上早朝的途中,暗中袭击,用大号马鞭把他打得死去活来,几乎毙命。所以这份工作也是让他们干得有些战战兢兢,无可奈何。
李世民也是开门见山,开口就询问太子李承乾这断时间地监国情况。孔颖达他们不敢怠慢,也不敢隐瞒,先漫夸了太子如何礼贤下士,而后却又吞吞吐吐地说道:
“太子是个颇识大体地人,也算是个贤明的人,只是他好和一些谄媚小人扎成堆,每每声色漫游,弄得他常常不来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