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云帆仍是早起,韩氏要到附近的清平寺烧香还愿,系儿子归来,心里的愿望达成,方有此行。对于寺庙一类,佛门之事云帆本不感兴趣,在宁城时虽跟着钟老头到五福寺去过一趟,那一次主要为了吃个饭,外加见识一下,而谈不上如何的信仰。韩氏见到云帆无所事事,这几天闷在家中,也知道他花了些时间在书籍上,却怕云帆会感到无聊,便叫上他同往。这一次不为吃上斋饭了,云帆答应着,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也好。
早晨上了马车,缓缓向清平寺而去。府上叫了李石等人随同,在马车的前方及后侧护卫着,不过是图个安全罢。清平寺不远,但也不近,韩氏说过需一段时间,是因为车速不快。
马车上云帆问道:“娘,您经常去寺庙拜佛吗?”
“很少,这一次是因为老天终于将你送回来,所以娘得往寺院里一趟,算是还愿。”韩氏已斋戒三天,虽也不大信佛,此行循例表现出虔诚来,是对佛门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云帆却不一样,今早才里外洗刷一番,他不斋戒,以为既不信佛,也不念经,随意去去灰尘便可。但一路而来肯定少不了灰尘沾身,所以也就是做个样子而已。
小冬小池几人亦随了韩氏一道,正在车上。昨晚云帆想挑灯夜看书,最后叫两个小丫头催促着去睡觉,想来是白日韩氏点破几句的缘故。两人早早起来,为云帆准备一应所需,如平常一般。云帆起来看到外间的两个丫头,拍拍脑袋,自己忘记跟母亲提一下要把两个丫头安在旁边屋子的事情,一番忙碌后就已到了车上,看着这两个丫环,眼下更不是时候向韩氏提起了,只能提醒自己一句,此事需早一些,越晚于自己越不便,考验也是一种煎熬啊。
清平寺在一座山脚之下,山无名,寺也似乎无名。约莫花了一个时辰才到达寺门之前,这并非路不好走,相反比起三潭镇那一段路还好一些,此行不比云帆归来时,车上坐的是韩氏等人,车夫也不敢开的太快,连鞭马亦需轻一些,车速自可想象。韩氏等人下得车来,寺门早有一个小和尚在守候着,见到来人便上前,双手合十道:“夫人,请这边走。”
和尚前面带路,韩氏、云帆等跟着身后,李石他们便守在寺外,带着兵器的他们也不进去,这似乎也算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很快几人来到大殿的佛陀前,寺院不大,虽不偏僻,香火不旺,所以称得上是清净的。和尚带完路后便离开,走之前韩氏道了句“等一会见一见方丈”,和尚点头答应后回复主持去了,韩氏便开始了她的还愿之礼,婢女帮忙递交香火,且布以散钱,云帆无聊地站着身后,看看佛陀,其面目慈和,脸带笑意,与五福寺中的那一尊又是不同。此寺香火不盛,连带着寺内的物件都显得陈旧些,可能香油钱不多,是最大的原因罢,云帆心里想道。
“孩子,你也来拜一拜吧。”韩氏面前有两只蒲团,看上去年份不短,边沿已开始破损了。她跪拜下去,口里低诵着什么,这时候的韩氏是虔诚的,高兴的心情随着云帆的回归成了常态,她觉得要感谢未知的事物,归咎于运气、天随人愿,拜一拜面前这个佛陀正合适。
“好吧,娘。”云帆不大情愿的拜倒在木偶般的佛像面前,虽不得已,见到韩氏如此付出,只好顺着她的意,勉强为之。
云帆很快便站了起来,韩氏点着了香,插在面前的香炉里,侯了一会,对云帆低声道:“我们到方丈室坐一坐,也顺便吃个午饭,下午回家。”她似乎松了一口气,还愿的心思差不多将要完成,看着儿子,这叫她感到欣慰和满足。
小和尚再次领路,云帆跟着韩氏后面,多看了几眼小和尚,与宁城之三德对比一下,此处山水迥异于宁城,也可能正是如此,差不多年纪的和尚,前者不多话,后者活泼而更近于普通人家的孩子,看上去俗尘未净。眼前这一位小师傅俨然有模有样,是无名之山水所致罢。云帆无聊时爱随意抓着某样东西翻一翻,总期待能从中找出些有趣之意,不知不觉中到了方丈所处,差一点收不住脚步还要往前,失神呐。
饭来张口,对付完午饭以后,云帆没将多大的注意力放在寺院的方丈身上,绕走一圈后院,看看太阳正盛,便躲在树荫底下打起瞌睡。如此安静的午后,如此安静的环境中,确很适合做一个梦,做一个梦不到任意色彩的梦。韩氏自与方丈聊了一阵,最后施了些香油钱,这是惯例,不事生产的出家人虽大多不以钱财等俗物为念,但他们也是要吃喝的,过着清贫生活为信仰坚持着,传道发展佛学,有叫人敬佩之处,为佛陀前的香火计,对于像韩氏这样的布施也不介怀,通盘受之,尔后宣一声佛号,感谢云云,布施者亦安然处之。所谓出世与入世,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分割线,佛寺里香客和出家人的这一类融洽便是例证。
云帆是被小冬摇醒的,他醒过来后忍不住打个喷嚏,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话不假,没人走动的院子,除了鸟鸣几声,几衣针落地可闻。小冬关心地道:“少爷,坐在这里容易受凉,进屋子里去吧,夫人说差不多要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