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的日子,你就不要过来了,毛骧此人。看似忠厚老实,而且待人热情,其实嘴唇瘦削。必是薄情之人,而且喜欢记仇。是个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之人。你没有必要得罪他的时候,千万不要得罪他,但是要是得罪他了,就索性把他得罪到死为止,否则后患无穷。”
庞煌点头称是,说道:“此次,学生过来,除了看望师母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教,就是想先生给我讲一讲关于检校的往来,好让学生在今后的事情中对策有所依据,请老师帮我才是。”
点点头,刘伯温心道,眼前的这个学生还真找对了人,除了检校的内部成员之外,谁还有比自己更清楚检校的来由和过往呢?就连绝大部分的检校成员,也不过是管中窥豹,只是知道一些片面东西,因为像是检校这种情报组织,不会让自己的成员知道全部详情的。
整理了一下思路,刘伯温仿佛又回到了十八年前,他刚刚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来到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京师中出任谋臣的时候。
那时候,华夏各地,还都出于混战之中,朱元璋那时候刚刚攻占下来应天,作为自己的驻跸之地。而刘伯温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就有杨宪在身边陪同着。
随着慢慢的接触,刘伯温逐渐接触到了朱元璋的权力中心,那时候也是杨宪,半夜找刘伯温密谈,说吴王想要有上天的护佑,神仙的帮助,刘伯温当然知道什么意思,于是,一次次的造神行动,让杨宪和刘伯温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
那时候就已经有检校了,而且首领就是杨宪,以主簿之职,管理朱元璋手下所有的检校,成了大明建国立业的潜藏的一支黑暗力量。
不过,那时候的检校,还是比较纯粹的,除了少量负责监察那些降将、投诚的官员之外,大部分的检校,主要存在目的,就是为了刺探各方面的情报,那时候军阀林立,天下群雄四起,反抗蒙元的斗争形势复杂多变,无论是谁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定鼎天下,情报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古以来,情报工作就被视为没有硝烟的战场,我往你那里派间谍,你往我这里派细作,其间的阴谋血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作为情报人员的检校,在朱元璋建立明朝过程中一定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
随着大明王朝的建立,做了洪武皇帝的朱元璋并没有解散这些检校,反而赋予了他们新的工作内容——监察朝廷上下的一举一动,详细汇报。这朝廷上下可不光是指在职官员,还包括他们的家属,甚至已经退休的官员,全部都在监视范围之内。
朝廷的官员们,尤其是一些和皇帝走得比较近的功臣们,包括徐达和李善长,他们都知道朱元璋手下有这么一批专门从事监察工作的人。
对于这些人,大臣们的心理可谓是复杂的,一方面,当初出于斗争形势需要,后方的文官、前方的武将都需要情报,检校的存在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明朝建立以后,在朝堂上论起功劳来却很少有他们的那一份。
另一方面,检校组织一向由朱元璋自己掌握,从不假手他人,这些功臣们也不知道自己身边谁是检校,也不知道自己哪天在什么地方做的什么私密事情第二天就有可能被朱元璋问起……谁没个七情六欲贪嗔痴狂啊。总不可能时时端着架子做样板。于是乎,朝廷之上人人自危。
再回到杨宪身上。朱元璋虽然亲自领导检校组织,但他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也需要有人替他管理,杨宪就是检校成员,而且还是其中的领导人员。
作为文官中的一员,杨宪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低,并且他很有能力,就连刘伯温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也认为杨宪是有丞相的才能的,只是他没有丞相的器量而已。
当然,这个没有器量的丞相。干了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就被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联手将其拉下了丞相的宝座,可能别人被从丞相的位置拉下来,能保住性命,比如说汪广洋,就没有被治死罪,但是杨宪却不能,皇帝不可能让知道太多事情的杨宪有丝毫怨怼之心,与其控制不住。还不如彻底让他消失,于是,杨宪死了。
杨宪之死只是个开始,皇帝并没有因为一个检校的死而放弃整个检校组织。反而使他警惕——他总要知道真实的朝臣的行动和事情,但大明朝那么大,每天送到龙案上的奏章却那么少。有多少事情没有让他这个皇帝知道,中书省就单独处理了呢?
检校必须存在。只有他们才能给他最真实的朝廷动向报告,才能使他真正了解这个国家。
洪武三年的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公、侯、伯等功臣家里都赐卫队一百二十人,由一个百户统领——这一百二十人里,没人知道有几个检校存在。
这也就是朱元璋最大的底牌之一,这也是每个大臣,都不敢将公开说话的原因,话说回来,就连庞煌的五百亲卫里面,到底有多少个检校,谁也不知道。
这也正是,每次庞煌要见刘伯温,或者要干一些自己的事情,都要将这些亲卫们调开,不敢让他们在自己附近太长时间,也不敢让他们跟随自己太久的原因,庞煌如今信任的,还是最初的清华义学学生,和怀柔保安团的人员。
但是刘伯温却告诉庞煌说:“检校有发展自己属下的权力,只要向京师报备就行,经过几次考察,就会有检校的身份,你要小心自己的属下,被检校渗透进来,他们可是无孔不入的。”
想到自己被唐门发展成暗卫的过程,不由让庞煌一阵悚然,连忙称是,又问道:“检校现在已经改成了仪銮司的暗卫,这一点学生也和先生讨论过,但是毛骧此人如何?为人就算小气,但是能力呢?”
刘伯温想了一下,反问了一句道:“从杨宪死后,所有检校都有毛骧代皇上管理,就连蒋瓛,也不过是毛骧的刚刚提拔上来的属下,能执掌检校到如今快要八年的时间,你觉得他的能力怎么样呢?”
庞煌再次警觉,听刘伯温继续说道:“毛骧此人,触觉十分灵敏,你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而且要提防他言语中的试探,最好从今天起,所有参与过你不想让皇上知道事情的人,都不要让毛骧看见,说不定这个毛骧,通过一个眼神,都能猜测出来很多事情,一定不能大意了。”
原来是如此麻烦的一个人物,想到这里,庞煌现在就已经感到头疼了。
和刘伯温谈了很长一段时间,还在百草堂的后院,陪着刘伯温夫妇吃了午饭,在午饭时,两人才停止了探讨,庞煌正好向刘胡氏道歉,说:“师母,今天来的匆忙,所以没有准备什么礼物,好在刘彪哪里还有些钱,想要什么,您们让刘彪去买就好了,下次过来,学生一定会有大礼送上的。”
“要什么大礼,没有公务的时候,来吃顿饭就行,现在你师母我手脚还麻利,下次来提前说一声,老身给你做吴地的糕点,很好吃的。”
刘胡氏能够见到老伴,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而且刘伯温还告诉他,以后会有机会一家团聚,这个是庞大人承诺的,所以刘胡氏心里只顾高兴,哪里还计较这么多啊。
吃了饭,又闲聊了一会,庞煌才回转北平,顺便去了一下海关衙门,查查关于亲卫们和海关人员,各国语言学习的情况。
看来,等毛骧过来,就要终止一段学习时间了,这个庞煌虽然不愿意,但也是迫不得已,就是不知道毛骧此行,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麻烦,想不透,所以心里不由烦躁。
正在庞煌烦躁的时候,毛骧带领着八百暗卫,浩浩荡荡的往北平走来,已经过了信阳,面对着朱元璋也不会变色的唐门,如今面对着毛骧,却总感觉到有一股寒气逼人的气氛,所以不愿意太过亲近毛骧,甚至从内心里,有一种恐惧。
身体肥胖的唐门,心里预感到,这次的北平之行,不会那么平静,但是该怎么办,怎么帮助已经当了驸马都尉,又曾经是自己手下的庞煌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