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九劲弩中型通用直升机,总体布局4片桨叶的铰接式旋翼,桨叶可人工折叠。4片桨叶尾桨,位于尾斜梁右侧,尾斜梁可向右折叠。不可收放后三点式起落架。驾驶舱内2名驾驶员,主舱可裁1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动力系统装备两台wz16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1吨。直九劲弩空重为5.12吨,这意味着其最大载荷可以达到5.8吨。除掉1~1.5吨的油料,直九劲弩的载荷在4吨左右,可以载1015名左右的全副武装的士兵,其他轻型火炮、反坦克导弹等武器。
最大平飞速度296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268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95公里/小时,垂直爬升率>2.28米/秒,实用升限6590米,航程(最大起飞重量,最大机内燃油,30分钟余油)600公里。续航时间2.3小时。直九劲弩的问世,完全消除我国陆航在中型战术直升机方面对于国外直升机的依赖,特别是高原直升机对于国外直升机的依赖。
直九劲弩实现批量生产后,武直十长弓也紧随其后,成为第二款加入陆航部队服役的新型武装直升机。
武直十长弓,是以ah1w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为原型,根据杨卫平提供的ah64阿帕奇设计图纸,开发出来的一款让美国人也为之耳目一新的新型武装直升机。
武直十长弓的四叶片主旋翼系统为改良型的全铰式旋翼。拥有4500小时的使用寿命。以桨毂罩内的v字形钢带叠层支架来连接桨毂与旋翼叶片,此种具可挠性的v字形钢带取代了传统全铰式旋翼的的挥舞铰与变距铰,透过变距拉杆带动桨毂罩,便可使此一钢带叠层支架与桨毂内的弹性轴承变形,便能进行旋翼的挥舞与变距操作。
此外,钢带叠层支架仍透过传统式的摆震铰与旋翼叶片连接,旋翼两侧还设有2个检摆阻尼。比起传统式的挥舞铰与变距铰,武直十长弓旋翼系统的钢带叠层支架与弹性轴承不需要润滑与密封,使得后勤维护工作量得以减少。其最关键的一根强化螺栓采用新型高强钛合金,可以抵挡12.7mm子弹的正面射击。
武直十长弓采用了同轴发转双尾旋翼,每个旋翼各有两个叶片,此种设计的好处是能抵销尾旋翼系统施予机体的扭力,避免对机身操控带来负面影响。
武直十长弓的副驾驶兼射手位于前座,正驾驶席位于后座,两个座位都有可进行飞控与武器射控等操作;两座位之间有防弹玻璃隔开,降低被敌方武器击中时同时伤害两名乘员的机率。
武直十长弓的座舱罩玻璃采用平板式设计以降低反光,机体前段以塑钢强化的多梁式不锈钢结构制造,后段则使用塑钢蒙皮的蜂巢结构,机体能承受12.7mm弹药以及少量23mm弹药的攻击,主旋翼杆亦能承受12.7mm穿甲弹以及少量23mm高爆弹的直接命中,而发动机的减速齿轮箱在遭到击穿、润滑油完全流失的情况下,继续运作30分钟,让飞行员有时间驾机脱离战场或迫降。
起落架具有极强的吸震力,能承受机身以较大速度冲击地面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位于机身两侧短翼上方的两台wz16涡轴发动机间距极大,遭敌方武器命中后同时受损的机率微乎其微;此外,发动机排气口装有黑洞式气冷装置,能在排气口周边导入周围的清凉空气来降低废气温度,减低被敌方肩射红外线防空导弹锁定的机率。
武直十长弓拥有当今世界一流的观测/射控系统,主要的观测系统都位于机首,分为两个部分:目标获得系统以及飞行员夜视系统。
目标获得系统由激光测距与标定仪、前视红外线系统、炮手专用光学直接瞄准仪、日间电视摄影机以及激光标定仪五个单元体组成,全部安装于一个位于机鼻且具有双轴稳定系统的旋转塔内,使得乘员在激烈的战术运动中能顺利瞄准目标和强大的夜间战斗能力。
飞行员夜视系统是一具专供夜间飞行用的前视红外线系统,位于机鼻上方的一个独立的旋转塔内,让飞行员在进行危险性高的夜间地貌飞行时拥有更清晰的外部影像。
目标获得系统的水平旋转范围为左右各120度,垂直俯仰范围为60~+30度;而飞行员夜视系统的水平旋转范围为左右各90度,垂直俯仰范围45~+20度。武直十长弓采用前视红外线系统取代星光夜视镜作为机上主要的夜视系统,在当今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一大技术革新。
传统星光夜视镜的基本运作原理乃是放大外界微弱可见光源,在恶劣天候、浓烟等外来光源被阻断的环境中效能将大打折扣,此外也无法穿透掩蔽物;而被动地感测外界红外线讯号的前视红外线系统在理论上能克服此种障碍,甚至可以侦测到树丛与掩体中的敌方目标。
武直十长弓装备的两具前视红外线系统主要为机械式扫描,分辨率1x128,最大侦测距离为13km,分类距离为5.7km,敌我识别距离为2.4km。
武器系统主要为机腹下安装的一部25mm单管链炮,以及机身两侧两个短翼上面的四个挂载点。每个挂载点能挂载一具19联装70mm火箭发射器,一组挂载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的四联装m299型导弹发射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