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舫”与“朗月舫”是完全不同的样式,朗月舫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二层小楼,风雅而精致。摘星舫则完完全全是一条船--一条大船。
杨无端她们乘坐的小船泊在船头附近,她抬首仰望,几乎把颈骨折成九十度,总算是望到船头甲板上隐约有人影在活动。
她粗略估算了一下,这艘船的高度超过二十米、十来米宽、一百来米长,按它的体积,船深也超过十米……她收回刚才评价朗月坊的溢美之辞,这才是真正的“庞然大物”。
杨无端有一种在古装片中见到电脑的荒诞感:这样一艘大船,几乎达到后世远洋货轮的标准,在这个年代光是能把它造出来就已经算得上匪夷所思,而造它的目的居然是拿来当画舫?有没有搞错!
不过这艘大船(原谅她实在不愿意称它画舫)看来也并不像朗月舫那样喜迎八方来客,它甚至连舷梯都没有,光溜溜的船身沉默地矗立在烟波湖终年不散的雾气中,仿佛一条逐渐步入老年的巨鲸,威严而诡秘,却缺乏活气。
船娘把小船挨着它停稳,船头甩下来一卷绳梯,居然是要他们自行攀援而上。
杨无端迟疑了一下,唐大像是害怕她反悔,积极地第一个抓住绳梯往上爬。这姑娘胆子不是一般大,攀爬的动作虽然生硬,全程却哼都没哼一声。
因为这艘与背景格格不入的大船,气氛也变得诡异起来,连邱亮这样粗神经的孩子都不再多话,只询问地看了杨无端一眼,她摇了摇头,示意他先上。
邱亮跟个猴子似的灵活好动,那身手应该也学过功夫,所以杨无端半点也不惊讶地看着他踩绳梯如履平地,一眨眼功夫便上到顶部。
最后轮到她,邱亮和唐大都从船头探出脑袋往下瞧,旁边还有另一个看不清脸的人,手里举着和船娘相似的橘黄色雾灯。
杨无端和船娘打了个招呼,她又“咯咯”笑着朝她飞了个媚眼,杨无端没好气地想,每天抛这么多媚眼,也不怕眼抽筋!
她攥着绳梯开始一步一步晃晃悠悠地往上爬,偶尔还停下来歇歇脚,那团橘黄色的晕光一直悬在头顶上,杨无端总觉得它像一只古怪的眼睛。
她是故意落在最后,也故意放慢攀爬地速度,因为她在观察这艘船的结构、用料,每次歇息的时候都用脚尖踢一踢外壳,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她做这些的目的当然不是想偷师学造船什么的,她只是想确认一下这艘船是真的,还是空有唬人外壳的仿冒品。
终于接近顶部,邱亮早早地伸出了右手,杨无端会意地握住他,只觉得身子一轻,便被提了上来。
瞬间的失重感觉过于刺激,杨无端呼出口气,从船头垂直下望,下半部的船身浸在云烟缭绕的雾气里,湖水静悄悄地拥着船体,一点声音都没有。
她刚才偷偷检查过,这艘船确实是一艘结结实实、保养良好,随时可以沿着大江远航,甚至扬帆入海的货轮。
可是据她所知,端朝对船舶的管制比前明更严,或许是因为不禁对外贸易,所以在对内许可上就设置了诸多限制。像这样的大船按规定只能在北郢城外的码头卸货,根本不允许进入内城河道。所以,它到底是怎么出现在烟波湖上的?
……有意思,杨无端把关于唐大那句话的疑问抛到脑后,现在,她对那位神秘的主人越来越感兴趣了。
===
在船头上迎接他们的是一个驼背老人,他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两截布衣,戴着*帽,伛偻着身子,做了个示意众人跟着他的手势。
杨无端又被那种荒谬的感觉击中了,她甚至情不自禁地抬头看了看天空,时辰近午,瓦蓝色的天空中艳阳高照,一片云都没有。
云都在烟波湖上……杨无端环视四周,或许是她的错觉,这艘船上的雾气又要更浓一些,原来三米以内还算清晰,现在三步以外就只看到得一团白色。
她边走边喃喃道:“怎么搞得跟凡尔纳的小说似的……”
“什么?”邱亮走在她身后,凑上来小声问道:“杨兄弟,你也觉得这船有古怪?”
杨无端侧过脸,邱亮离得极近,几乎是贴在她肩头上发问,一双眼睛瞪得溜圆,湿漉漉地像极了好奇的小狗。
她差点笑出来,事实上她真的出了声,前面的唐大和那个驼背老人同时转过头来,“啪”一声响,那老人失手将雾灯落到了地上。
杨无端抢先捡了起来,她早就想研究一下这盏能打信号的灯。拿在手里却发现与普通的灯笼没什么不同,只是外围糊的不是纸,而是防水的稠布,类似于纸伞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