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坐不住,江夏吃了点儿东西,就带着齐哥儿出了门。
经过这些日子好吃好喝,小家伙胖了不少,原本黄瘦的小脸鼓了起来,白胖细嫩了。加上金氏看护上心,小家伙的身上收拾的干净利落,连头顶的小髽髻都梳的整整齐齐,这会儿看着,跟才来家时可是大改了模样。
“姐姐,咱们还去看小狗么?”小家伙儿喜欢小动物,对赵霖嫂子养的那只小黑狗稀罕的不行,不过,小孩子稀罕不出好稀罕来,磋磨的那只小黑狗毛发蓬乱,哼哼唧唧的,怪可怜的。
江夏笑着摸摸齐哥儿的大脑门,道:“今儿先不去看小黑,咱们先去糕饼作坊那边看看去……”
“糕饼作坊?”齐哥儿眼珠儿一转,就笑开了,“好!”
糕饼作坊里有好多好多点心,关键是,姐姐每次去糕饼作坊都会做新点心,而他,齐哥儿就是试吃点心的首选人物!嘿嘿,又有好吃的点心吃了!
江夏刚刚下车,迎面就看见沈琥从大门里急匆匆走出来。
“沈大哥这么客气,忙忙的还出来接我。”
一看沈琥就是有急事出门的样子,习惯地挂着笑的脸都皱了起来,看的江夏忍不住跟他开起了玩笑。
“啊?东家过来了!”沈琥意外地招呼了一声,反应倒是极快,立刻拱手补了一礼,苦笑道,“东家就别取笑小的了,刚刚钱纹打发人送了信来,说是码头上有几间棚子替出来了,合适咱们用,小的正要赶过去看看……”
江夏一听也来了兴致,立刻转身重新上了车,载上沈琥,一路往码头上去了。
虽然南有济宁府,北有德州府两大码头,但临清码头却仍旧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可遏制地繁华起来,每日里竟此停靠装卸的船只不可胜数,特别是早上,则是码头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候,船只停的密密匝匝不说,岸上各色人等、车马轿子,也是熙熙攘攘,喧哗一片。
幸好,沈琥说的虽然是码头上,却距离着码头还有二百来步,隔开了最喧哗吵嚷的地段,秩序相对井然的地方。
这里,在最初就是小商小贩摆摊做小买卖的地处,最初或者推个车子、或者挑个担子过来,就是一个小摊位,陆续的,变成了用木板搭建的简易棚子,能够供小贩自己和客人避避风雨。
再后来,简易木棚子渐渐被正规的房舍甚至楼宇替代,码头上的商业也越发繁华起来。只不过,这个替代更新也需要一个过程,有些小棚子最初搭建的比较坚固,也在旁边房舍楼宇之间,顽强地保存了下来。
今儿沈琥要来看的就是这样一出棚舍,原本是卖茶水汤饼的吃食铺子,因着开铺子的老常头有一手熬羊汤的好手艺,常记羊汤随着运河的船只传及南北。老常头的经营理念却比较保守,认为只要羊汤好吃,木棚子照样做买卖挣钱。
却不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向身体康健的老常头,昨儿晚上起夜,不小心摔了一跤,竟摔地中了风,半边身子动弹不得。这老常头还有个缺陷,他一辈子只得了两个闺女,没有儿子。两个闺女几年前就嫁了人,如今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是以,他这一病,铺子也就开不下去了。
码头上的铺面向来是极抢手的,也幸亏钱纹消息灵通,一大早得了信儿就打发了人通知了沈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