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高无庸如何惊骇疑惑难以置信,雍正却依然倔强固执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向御厨学习美食的道路。
然而事情并不像雍正所想的那样简单。
雍正生来便是尊贵的皇子,又被养在孝懿皇后身边,自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年后虽然怜惜百姓疾苦,每年与百官一同参与春耕,然而却一向奉行君子远庖厨,因此对烹饪技巧一无所知。
因此,当雍正来到被侍卫清场后的御膳房,看到这许多奇怪的工具以及各种食材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而御厨宋宝山的菜品平日里最合雍正胃口,是雍正的心腹之一,因此便被雍正选来教自己做枣泥元宵。
已过不惑之年体态微胖的宋宝山从潜邸时即侍奉雍正膳食,跟随雍正多年,而今突然见到自己那位一向威严的主子一反常态的要跟自己学做元宵,不禁惊讶得双目圆瞪,半天没有合拢嘴巴。
然而宋宝山向来聪明伶俐、知情识趣,他一直奉行主子就是主子,主子的话就是自己不可违背的旨意。因此自己要做的就是乖乖的按照主子的旨意将事情办好,其余的事情便不是自己应该操心的了。
然而尽管宋宝山做了充分的心里准备,但是当他看到皇上带着大内总管高无庸一起认真的听着他讲解如何制作枣泥元宵的方法步骤,还是感觉十分古怪。
这种诡异的感受在他看到皇上极其认真的按照他讲述的方法一步步跟着他一起操作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即先是将白糖掺上大油、枣泥和熟面粉搅拌,再用熟面粉加水打成浆糊,加入馅内揉匀,用刀拍紧,切成馅块;然后将糯米粉放入筐内,将馅块浸水,倒入糯米粉内反复滚动,直到馅块上均匀的粘满糯米粉,形成圆润饱满的元宵;最后将锅内加水烧开,下入元宵,边下边用手勺将开水推转,煮至元宵浮起。
由于是第一次做这些事情,因此即便聪明睿智如雍正,也难免手忙脚乱,不是面粉放多了,就是油放多了;将面粉打成糊状时又飞溅得到处都是,脸上手上难免粘上不少面糊,又因来不及擦拭而显得十分狼狈;好不容易将馅块切好,又由于水与面粉的比例没有掌握好而导致馅块过软,难以定型;最后滚元宵时还算顺利,当然这要忽略掉飞溅的糯米粉以及时而掉落地上的元宵,而且滚好的元宵形状各异,竟然无一相同,却没有一个是元宵该有的圆形。
雍正看着自己所做的奇形怪状的元宵,再看看宋宝山所做的珠圆玉润的元宵,不由得十分懊恼,只是折腾到这一步,也不甘心就此放弃,因此又继续将元宵下入烧开的水中,开始煮元宵,却由于搅动不及时而导致几个元宵粘连在一起,变成了更加诡异的形状。
直到元宵出锅后,雍正望着自己面前碗中那几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元宵,皱眉沉思半晌,终于下定决心般深吸了一口气,用筷子夹起了形状最为正常的一颗放入口中,顿时不禁眼前一亮:嗯,虽然口感奇怪了些,但是味道却是还可以,总之就是甜甜软软的,看来自己做的元宵也不是太差!
雍正瞄了一眼呆立在一旁装壁花的高无庸,心念一转,便将他唤来,命他分别尝尝自己和宋宝山所做的元宵,并说说二者有何不同。
高无庸一边小口尝着元宵,一边哀叹自己悲催的命运,思前想后、纠结半晌,终是说道:“皇上所做的元宵与宋御厨所做的元宵可谓各有千秋,宋御厨的元宵口感劲道,嚼劲十足,但是嚼起来却有些费劲儿。皇上所做的元宵口感更为软糯,吃起来更加容易。至于元宵的味道,皇上和宋御厨所做元宵都十分香甜可口,吃后唇齿留香。”
雍正听后又仔细分别尝了尝他和宋宝山的元宵,也觉得高无庸说的有些道理,并非像其他人那样只顾着逢迎奉承自己,因此满意的夸赞了高无庸两句。
高无庸得了皇上的夸奖,心里却依旧十分忐忑。自己自然不能直接说皇上所做的元宵软趴趴的不好吃,也只能极力的暗示皇上他所做的元宵和宋御厨所做的元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曾想一向不喜甜食的皇上并没有注意到他暗示问题的重要性,反正对于雍正而言,他做的元宵和宋宝山做的元宵同样软糯甜腻的令人厌烦,因此便认为自己做元宵的手艺还是不错的,直至后来在与路易的较量中失了场子,才惊觉原来味道口感什么的固然重要,精美造型却也必不可少,然而这两样却又并非致胜的关键,原来克敌法宝另有高招啊!
至于茶道雍正倒是对自己十分有信心。
这几年,雍正每逢思念那人的时候,便会亲自动手冲泡一壶碧螺春,且每次饮茶都要多倒上一杯放在自己旁边。时至今日,宫中妃嫔无不知晓皇上如今最喜爱的茶是碧螺春。为了讨得雍正的欢心,妃嫔们便也跟着喝起碧螺春,直说此茶远胜普洱茶多矣。
而当三日后雍正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到秦府的时候,却看见那个令人讨厌的路易正指着桌上两样造型奇怪的吃食向佳人献宝。
那在雍正眼中造型奇怪的吃食正是路易为暮朝设计制作的甜品,提拉米苏和焦糖玛奇朵。
只见那名为提拉米苏的糕点造型精巧,层次分明,深浅不一的淡黄与深棕层层交叠在一起,看起来倒不像其他蛋糕那样甜腻。而另一杯名为焦糖玛奇朵的饮品盛放在印有简约花纹的上好瓷器中,不知名的饮品上覆盖着一层丰富细腻的泡沫,洁白丰盈的泡沫上还点缀着精美的褐色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