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曌的刻意安排下,于大明宫含元殿举行的储君册封大典十分隆重,支持李唐皇室的老臣们望着身着储君袍服的李隆基,皆露出欣慰的笑容,为李家皇室有这样一位出色的储君而感到高兴。武三思等人虽然心有不甘,但却由于忌惮武曌的威仪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整个册封典礼办的既风光又顺利。
李隆基接受百官恭贺之时虽然脸上带着得体的浅笑,但心中却不敢有丝毫放松。李隆基望着端坐于龙椅之上微笑着望着他的武曌,明亮的双眸中闪过一抹精光。李隆基自幼于宫中长大,年幼丧母之后更是几经起落,早已看清了宫廷中的人情冷暖。因此,虽然李隆基已经被武曌册封为储君,但他却丝毫不敢得意忘形,反而越发惊醒。自从伯父与父亲先后由皇帝被废为太子,之后又从太子被贬为王爷,李隆基早已明白只要自己一天未能将朝中大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储君之位便岌岌可危。
武曌将李隆基唤到身边,浅笑道:“朕早已经命人将东宫重新修葺一新,你如今已经被册封为储君,在继续住在王府中也不合规矩,还是尽早带着家人搬入东宫住吧。”
李隆基恭顺的回答道:“皇上言之有理,孙儿也打算于这两日便带着家人搬入东宫。”
武曌微笑着点了点头,看似无意的随口问道:“朕听说你近日来似乎极少前往抹云楼看望暮朝和呦呦,可有此事?”
李隆基浅笑道:“前些日子孙儿忙于公务,因此才没有抽出时间看望呦呦。此事是孙儿不好,孙儿日后一定不会再冷落呦呦。”
武曌却微笑着摆了摆手,“这是你自己的家务事,朕相信你会处理好。只是呦呦年纪还小,又比其他同龄的孩子聪慧敏感,朕只是希望她可以像以前一样开心幸福的过日子。”
李隆基听闻武曌提及呦呦,眼中顿时闪过一抹暖意,“皇上放心,呦呦是我孙儿最疼爱的女儿,孙儿必不会委屈了她。”
武曌轻笑几声,缓缓言道:“原本你宠爱哪个女子,朕也并不在意。只是如今你身为储君,你的正妻以后便是未来的皇后。好在王氏出身书香世家,人品德行应该可以让人放心。
李隆基目光微闪,浅笑道:“孙儿还以为皇上会因为喜爱呦呦与暮朝,进而厌恶王氏呢。”李隆基略微停顿片刻,面露可惜之色摇头感叹道:“原本暮朝贤良淑德、温雅大方,德言容功皆不逊于王氏,只可惜孙儿与暮朝始终少了些缘分,无论孙儿有多喜爱她,她毕竟不是孙儿的正妻。”
武曌冷哼一声,面露不屑之色,“皇后之位非同小可,身为皇后,不仅要才德兼备,更要拥有母仪天下的胸襟与气度。虽然王氏如今看来品行尚可,但倘若日后她行为不端、德行有失,朕也不能容许这样的女子登上后位。”
李隆基虽然早已打定主意不会册立王氏为后,但此时听武曌在自己面前直言品评未来皇后的人选,不禁于心底升起一股不悦之情。
武曌见李隆基微微皱起眉头,锐利的凤眸闪过一抹深意,“最然朕不太喜欢王氏,但朕宁愿由她来做皇后,也不愿暮朝坐上那个位置。”
李隆基惊讶的抬头望着武曌,疑惑道:“常听皇上说起暮朝是您最喜欢的一位孙媳妇,孙儿还以为您会希望暮朝成为孙儿未来的皇后呢。”
武曌却摇头叹道:“皇后之位虽然尊贵不凡,但却并不适合暮朝。”武曌说到此处,意味深长的望着李隆基,轻笑道:“其实,朕一直觉得宫中的生活并不适合她,可是既然她已经为你生下了呦呦,朕为了你们父女二人,也只好委屈暮朝留在宫里生活了。暮朝医术高明、仁心仁术,有时候朕难免会想,倘若与她成婚之人不是皇室宗亲,而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也许她此时已经离开长安,完成她行医天下、医治万民的心愿。或许,那样自由畅快的生活更适合暮朝。”
李隆基听闻此言,早已经沉下面容,双手不由自主的紧握成拳,若非李隆基尚未被怒火冲昏头脑,将双手隐藏与宽大的衣袖中,只怕会引来其他有心之人的非议。
武曌瞥了眼李隆基的脸色,又浅笑着轻叹道:“一个人年纪大了,便总是会想起一些很久以前的往事。朕还记得当年你失足落水,还是暮朝跳入蓬莱池中将溺水昏迷的你救了上来,那时候你才刚刚八岁,个子还不到暮朝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