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候,为了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努力提高行政效率,赵国对各级官吏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在国君的监督下,由“相”具体负责。《苟子·王霸》在记述“相”的职责时,讲到其中一项就是“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这段话包含着以下这些含义:国家对官吏的考核以“年”为期,每年进行一次,根据政绩的好坏评定优劣,以此做为升降赏罚的依据,最后把考核的结果上报国君进行终审。
在当时,这一制度有个专有名称,叫做“上计。”所谓“计”就是指“计簿”,它登载着某官所辖区域的人口数目、垦田多少、钱粮出入及盗贼狱讼等事务。“计簿”共有两份,年初由 fu对各地情况进行预算,汇成计簿,掌握在国君手中;年终各地官吏将本辖区的实际完成情况登记造册,上呈 yang即依据预算对之进行核定,完成预定计划的为合格,否则就是失职。
国家根据“上计”的结果,对官吏进行奖惩,升官、加禄、赐爵、赏金都是对有为官吏的奖励措施,而免官、降职、受罚则是无能官吏不可避免的命运。那些超额完成任务的官吏,无疑是应当受到特别褒奖的。
一般情况下,zhong yang对预算的情况较为高一些,所以,就算以柏人城的富庶,一般也只是刚刚超过预算,并不能超额太多,而因此,王瑞想要因为这个而得到升迁,也是有些不可能的。
因此,像王瑞这等不上不下的官吏,若是想要快速升官赐爵,只有依据军功。
赵帆轻轻抿了一口嘴边的酒,脑中的思绪快速的转着,他将酒盏放下,淡然道:“未必需要打战获取军功才可升官,以张瑞大人的才能,若是能得到贤人举荐,一定会得到我王的赏识。”
在赵国,乃至整个战国,除了以上的途径升官之外,最快,也是最便捷的一条路便是,能得到其他官员的举荐。
当初商鞅就是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得以四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强国之道四种君主之策。而历史上的赵奢,也是因为得到平原君赵胜的举荐,才得以受到惠文王重用。
闻言,张瑞顿时眼睛一亮,不过很快又黯淡了下去,道:“可惜本官我在朝中并不认识什么官员,想要通过这个方法升官,受到我王的赏识,也没有路啊。”
赵帆料定他会这么说,也不急,食指轻扣几案,不慌不忙道:“大人此言差矣,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呐。”
说完,赵帆也是微微一笑,目光直视王瑞,眼里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神se。
闻言,王瑞一愣,顿时便是回过了神来,他那双jing芒四she的眼睛先是在赵帆身上扫了扫,见后者摇头,旋即又将目光放到李牧身上。
不过,王瑞见前者那还有些稚气未脱的脸庞,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正yu将目光移开,忽然,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异se,紧接着说道:“你说的是……”
“不错,妇翁大人乃是云中郡郡守,那个地方时常受匈奴的侵扰,因此妇翁大人获取军功的条件,极其容易,只要多打几次胜仗,妇翁大人一定会受到我王和奉阳君李兑的看重,到时候,以妇翁大人和王大人您的交情,您说……”
不待王瑞说话,赵帆单刀直入,直接抢过前者的话头,将后面的话一口气说了出来,说到后面,他顿了顿,意味深长的一笑,不急不缓的咽下喉中的美酒。
听赵帆说完,王瑞眼中也是涌过了一抹喜se,虽然说求人不如求己,但是他又没其他路子了,再怎么说,这也算是一条出路,有个盼头,总归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