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中餐馆的秘密> 第一百九十五章 疑难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五章 疑难问题(1 / 2)

多年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梁晓秀:欧洲人如今是真心信教还是用宗教装点门面?欧洲学者声称新教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极大的促动作用,这让她很难理解。她生活在欧洲,每天和欧洲人打交道,感觉宗教的影子似乎随处都在;可是有很多欧洲年轻人似乎根本就不信教,他们从来不上教堂。这个问题她不好向欧洲人请教,只能靠自己观察、分析;但总也得不出令她信服的结论。

她只好从历史着手,分析这个疑难问题。她梳理了欧洲宗教史,想从中找到答案。

宗教在欧洲历史上长期扮演了重要角色,深入到欧洲人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对欧洲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宗教在欧洲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在产生着某种作用。欧洲新教民众主要信奉基督宗教的三大派别: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宗教在欧洲虽然没有强制性,但在某些方面影响个人对家庭、社会和公共生活的态度。在今日欧洲,宗教的影响力显然不像中世纪那么大,但是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宗教教育课或类似的课程。欧洲信教人数仍然不少,宗教的教义还有一定市场。遍布欧洲各国的教堂依然是教徒祷告的场所;教堂的各种宗教活动随处可见。

梁晓秀认为,不了解欧洲宗教,就无法解读欧洲的历史;更无法彻底了解今日的欧洲人。基督宗教在历史上与欧洲的国家和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督宗教影响了欧洲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宗教渗透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欧洲教徒读得最多的书──《新约圣经》中就有国家与教会关系的内容。概括起来有三点:肯定国家权力,要求教会和基督徒顺从;否定国家权力,强调对国家权力虽要服从但不能崇拜;强调顺从神,不顺从人。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纳认为,世俗政权应服从教会。这种对世俗政权的认知一直占据着基督宗教神学思想的主流,它所代表的传统观念被以罗马教皇为代表的天主教所恪守。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强调,在基督徒与国家的关系上,基督徒应该顺从世俗政权。约翰?加尔文强调世俗政权不能支配教会,教会的权威不可以基于国家权力而建立,二者是同等的。

罗马教皇认为,国家和教会应该互相承认独立性。国家与教会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但却是彼此联系的。教会不能凌驾于国家之上,也不应该使自己介入社会政治角色中,更不能代替国家。

欧洲政教关系大致经历了政教合一、政教分离、政教互动三个历史阶段。在早期的政教合一时期,宗教对欧洲社会居统治地位。政教分离后,宗教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依然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欧洲的社会生活。

在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政府与罗马教廷签署了《拉特朗条约》,天主教为意大利的国教。《拉特朗条约》对意大利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1948年颁布的意大利宪法认可了《拉特朗条约》的原则和精神。1984年意大利颁布了新的《拉特朗协定》,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罗马天主教不再是意大利的国教,国家和天主教会各自拥有独立的主权。

190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政教分离法》,宣布宗教与政治分离。该法规定,法国对任何宗教信仰既不承认,也不给予工资和津贴;教会不得干预政治,只能管理宗教组织,学校只许在课外时间上宗教课;教会占用的公共建筑一律归还国家。法国的做法似乎在政教分离上最为彻底,但今日法国信教人数依然很多。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后颁布了《至尊法》和《三十九条信纲》,其中《至尊法》规定:国王是英格兰教会在世间的最高长官,教职人员必须向国王宣誓;《三十九条信纲》把安立甘宗被确立为英国国教。英国宪法中制定了几个“宪法原则”,其中包括英国君王必须是新教圣公会信徒;英国法律中禁止人们对圣公会的神灵或信条不敬。圣公会经常介入英国政治事务,教会的高阶教士们首先在政治、外交、司法等领域取得成就和地位后才被授予高阶圣职。这种政教结合模式持续至今,使得英国议会上议院改革成为英国政治变革的重要议题,目的是取消“圣公会主教在议会中保留当然席位”这一特权。

19世纪以后,东正教在沙皇俄国的地位通过法律形式予以明确:沙皇是东正教的首脑,全体俄罗斯人都应当信奉东正教。

欧洲政教分离后,宗教积极参与人们的社会公益事业,把过去的宗教传统以各种方式延续下来,在医疗、教育、抚养与收养、戒毒、戒酒等方面,还都能看到宗教的作用。基督宗教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中,对政府的社会保障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德国、瑞典、丹麦等国有大量与教会有关的慈善团体,服务于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各个领域。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之后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统称基督教。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教。相传,基督教创始人耶稣30岁左右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道。因为犹太公会不满耶稣自称为上帝的独生子,把他交给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耶稣复活的这一天成为后世的复活节。罗马教皇当时以太阳神的生日制定了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即圣诞节。被12使徒中的犹大叛徒出卖,受难日为星期五,最后的晚餐连耶稣共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们忌讳的数字,星期五被视为凶日。

历史上的是否有耶稣其人,说法不一。

新教即基督教新教是与“公教”、“正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新教词源来自德语。目前新教教徒约占全球基督徒总数的27%。新教是欧洲宗教改革的产物。新教认为《圣经》具有最高权威。天主教坚持圣经的解释权属于教会。新教各派一致拒绝天主教将一切权力集中在以教皇为首的教阶体制中。

基督宗教的三大教派的基本教义是相同的,即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圣经》是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各宗教的宗教经典,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组成。《旧约全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全书》是耶稣基督徒的经书。《新约全书》的写作历时1500多年。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等,天主教和东正教还有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命名日等节日。

15世纪后期,西欧封建制度开始解体,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宗教改革运动。加尔文的改革活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响。英王亨利八世由上而下推行宗教改革,以摆脱教皇的管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