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过了山海关后,他不得不接受了这江浙湖汉北样一个事实,这里的民众显然要比关内开放的多,他们对于修建破坏风水的电线杆子和使用拖拉机,显然没有关内的民众那么抗拒。
下午1点20分列车抵达了锦州,过了锦州之后窗外的平原面积突然就开阔了起来,看着窗外望不到尽头的平原,罗乃音的心情也突然感觉开朗了起来,就好像他坐船从英吉利海峡进入了大西洋一样。
七点四十分列车终于抵达了南满火车站,此时天色已经黑暗了下来,但是火车站外却有着成排的路灯将街道照的宛如白昼。罗乃音差点以为自己这是重新回到了北京的使馆区,不,使馆区也没有这么密集的路灯照明。
南满车站广场到小西门过去都是铁路附属地,辛亥革命前罗乃音来过此地一次,那时这里正按照横滨城的布局修建着日式的房屋。不过今天重来此地,罗乃音发现原本街头随处可见的日本浪人和军人,现在几乎都看不到了。
虽然街头人流如织,但是穿着日本服饰的人并不多,穿着中国长袍马褂的人士也不多,倒是穿着西式服装的中国人随处可见。车站广场附近停泊着许多出租马车、人力三轮车和汽车,也不时有电车在广场停下,但是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人力车却几乎看不到。
而车站周边的建筑也不再是一味的日式低矮建筑,倒是多了好几幢十几层高的大楼,虽然看起来风格有些不大统一,但是却将此地的日本城市氛围给破坏掉了。帕尔很快就叫来了一辆出租汽车,将两人送去了英国驻沈阳的领事馆,就在距离火车站南方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两人花了1元钱。
在前往领事馆前,罗乃音已经购买了第二天前往长春的车票,和关内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车票并不是按照头等、二等、三等车厢来划分的,而是卧铺、软席和硬座三类,在帕尔的建议下罗乃音购买了两张前往长春的软席票,每张五元零三分。
第二天一早,在领事馆的安排下,罗乃音和帕尔在7点前赶到了车站,在候车台上看到用铆钉固定的全钢车厢和拱形的车窗,这种美国风格的车厢,罗乃音忍不住就想着,“共和党和美国人之间的贸易往来很紧密啊,在这种时候还能向中国出口这种全钢车厢。”
不过罗乃音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美国式车厢要比京沈路上的客车要舒服的多。不过让他记忆更为深刻的,还是这条线路上使用的电力机车性能,比起蒸汽车头行驶中的嘈杂声,这趟旅程可谓是相当安静了,且速度也比蒸汽列车快得多。
和他通行的帕尔兴致勃勃的向他说道:“我们今次算是赶上了,本月满洲铁路提速,我们刚好是提速的第二天。去年从沈阳到长春要花上近7个小时,提速后据说只要5个多小时就到了。”
“5个多小时就能到长春?”罗乃音有些惊讶,他记得辛亥革命前从沈阳到长春要9个小时出头,而这已经是相当快的速度了。因为距离更短的长春到哈尔滨需要11个多小时,毕竟俄国人的铁路技术较为落后不说,平日里的计划和保养也很差劲,完全不能和采用了美国技术的日本人相比。
不过帕尔随后就替罗乃音解开了疑惑,“虽说名义上中国人管理的铁路,其实这条铁路的行车安排都是德国人建立并管理的,而电力机车的技术也是美国人研究出来,至于车上的服务则是日本人拟定的。不过能够在短短几年里建立起满洲的铁路网,中国人还是相当能干的…”
列车越是往北开去,铁路两侧的房子就越是齐整且美观;平原上的道路不仅规划平直,道路两旁也栽下了成排的行道树;田野中工作的拖拉机数量也渐渐超过了牛耕的数目,这样的景象和罗乃音记忆中的满洲印象也越来越远,倒是令他仿佛看到了欧洲的乡村。
加上和他们同坐于一个车厢内的两名陌生旅客,一名日本人和一名法国人,罗乃音显得就比昨天沉默的多了,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观赏车窗外的满洲景致。当列车抵达了长春站时,下了火车的罗乃音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刚好是12点14分,从沈阳到长春花费了5小时14分钟,确实是比从前提速了近一倍。
对于帕尔这样的普通人来说,火车的提速只不过是增加了他们旅行的方便。但是对于罗乃音这样的外交官来说,火车提速可不仅仅是方便旅行,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调动人员和物资的时间,并提高了铁路运输的上限,一旦满洲周边发生了战争,共和党的出兵速度就能比他们预想的速度快了一倍。
就像德国人错误的估计了俄国初期的动员能力,结果就失去了在俄国加入战争前击溃法国的可能。罗乃音很怀疑,现在那个国家还能在满洲附近挑战共和党,日本距离满洲虽然很近,但是毕竟隔着一片大海,等到日本把军队集结到大连或营口时,估计革命军早就做好了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