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密疏的措词慷慨沉痛,使崇祯既感动,又难过。
而杨嗣昌这里,左、贺拥兵不进,据万元吉的迭次飞奏,征剿诸军欠饷情况严重,军心已十分不稳,更何况若献贼再由湖广入中原,那必然又是一发不可收拾!
他也知道以如今的国力,两面作战完全是取死之道,十一年十月,其实早在东奴入关半年之前,杨嗣昌就曾向他暗示过“攘外必先安内”的法子,先与后金议和,苟且目前,拼死先灭了李闯和献贼,俟内乱敉平,效仿两宋的三次议和,再用力制虏。
但他觉得唐、宋可以,宋朝的和议。。。。
可在大明万万没有这样的道理,虽然六十年前有“隆庆和议”的先例,可那时内有张居正和高拱等名臣在朝,外有李成梁、戚继光、殷正茂等名将镇守九边,并且国力强盛,自是可以和议,
很简单那是有所制的,如今后金入京和逛后花园一样,你和议对于后金根本无所制,指望一纸合约,后金就范?凭什么啊!
和议也多为互市而已,现在和议,则性质完全不同,
后金与流贼的确都是大患,可是他们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旦议和那就是从法理上承认了东奴这群强盗的所作所为,一切的所有行径都是合法的,所以他在流贼首脑还未彻底靖除的情况下,他就将洪承畴、孙传庭等精锐,调往了攘外战场。
这强硬的行动,已经表明了他当时的态度。
可如今这局面,严重的缺响,又是让他骑虎难下,甚至此刻心中隐隐有些悔意。
“不如议和?效仿勾践卧薪尝胆?”
忽而想到敲门皇帝朱祁镇,他又觉得议和,将对他这个立志要成为“中兴之主”的明君,会在史书上形成巨大的拖累,而且他又如何对得起五征漠北,病逝军中的永乐皇祖?这天下是祖宗用命打的,又不是他打的,如何敢轻易议和失疆?
但是转眼又一想,崇祯八年的罪己诏,他都把自己骂成狗屎了,明朝开国以来,即便敲门皇帝也没下过罪己诏,他是头一个下罪己诏的,而且他有预感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这都够窝囊的了,中兴什么,能够守成都不错了。
一时间胡思乱想,让崇祯头疼欲裂,自语道:“国库如洗,内怒亦是如洗,响啊,响啊,这可怎么办才好?”
枯坐许久,他终于不去乱想,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搞钱,搞钱,还是搞钱,既然小民已没活路了,他还是决定要向皇亲国戚借些钱,心中盘算许久田宏遇提到九月份左右去然后这里写五皇子之死隐匿的boSS丝竹之乐 1章《李自成》